首页

第76章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在李家,屋子里站满了人,堂院里也人山人海的。贾家门可罗雀,悄无声息。这也难怪,飞虫还有趋光性,聪明的人趋炎附势一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啊?又有什么在意料之外,而不在情理之中呢?

    我来到贾家吊唁,更是来守夜,他们需要有人轮流守夜。贾家屋子里的人很少,除了贾氏家族七八个人之外,没有几个外姓的街坊。那里的气氛和天气一样的冷清,屋子里的气氛也不像李家那么吵杂纷乱,显得清净而近乎沉寂。

    贾家人对我的来到感到很惊讶,好像我走错了门那样注视着我。我可是乡政府的干部啊,“贵宾”一级的,所以同族的人连忙敬烟倒水弄得我很不自然。李成伟是贾家的女婿,我是他的老师,他很是激动。

    第二天一早,李家32杠把李老太太发送了,那是最高的礼仪,一般16杠就可以了,大有皇族的礼遇。贾家没有那么多的人手,只好把棺材装到马车上拉到坟地下葬。

    李家轰轰烈烈的办丧事,就像办喜事一样的热闹。回灵饭吃了一拨又一拨,推杯换盏一直持续到午后才见人烟稀少。贾家送灵的人不多,回来后不几张桌子就坐够了,没有第二拨。按说我把人送到坟地就该去上班了,可我不能就那样离开,不然贾家很难为情,会以为他们的“招待”档次太低……“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吧,我没有过多的考虑就留下来了。

    和我同桌的是王德忠,王大哥在堤防管理所上班,今天只好也“旷课”了。席间,王大哥对我来贾家吊唁、守夜、送葬很是感慨。详情还用说吗?他和我一样的想法:李家不缺人帮忙,“帮忙”就是要帮“忙”的人,人手少自然就忙嘛。无“忙”可帮的人家,你去了,可以,那叫捧场!帮忙当然要比捧场重要吧,这就是我们去贾家思想导向。

    几十年倏然间过去了,也正如那句诗所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贾玉成的女儿,李成伟的媳妇小菊(乳名)成了当之无愧的老板娘。她带着分量挺重的金戒子,说着我一时还不懂得科技行话,端庄大放透着朴实文雅。他们俩夫唱妇随,经营有道,除了在北京有一个体面的门市外,在沈阳又开了一个分号。“北京人在纽约”的滋味,不就是“家乡人在北京”的原滋原味酿造的吗?

    老家有句俗话: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李成伟夫妇俩和我一样,见到家乡人格外的亲切,有唠不完的家乡嗑,处处饱含着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句句充满了对过去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如愿如意。

    第七章 我的家族 1 我的家乡(依山傍水)(1)

    第七章 我的家族1我的家乡(依山傍水)(1)

    我的家乡沈阳新民市罗家房乡德盛堡村,从沈阳站算起,在沈阳北45公里处。其平面坐标是:东经123°15ˊ,北纬42°05ˊ,这是很准确的地理位置,是我搞气象时有关部门测定的,这就是我的家乡。

    家乡东临沈阳市新城子区(即现在的沈北新区)石佛寺锡伯族朝鲜族自治乡,南接于洪区解放乡(现已撤销),西与新民市三道岗子乡接壤,北同法库县三面船镇隔辽河相望。罗家房乡距沈北道义开发区仅仅60华里,两地呈偏西北东南走向。我的老家旧居位于乡域的北部,离乡政府所在地25华里。本乡域狭长,南北长45华里,东西最窄处不到10华里,是个典型的“智利国家”。区域内,101国道、沈法公路、辽德公路、沈榆公路及众多县乡村路纵横交错,相织成网。

    这里位于辽河之南,属于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在20米至27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土沃水美,物产丰富,盛产水稻、大豆、玉米、高粱及多种杂粮。早在光绪年间,这里还是一片水草丰腴雉飞豕突的荒野,是满清朝廷的御马场,俗称“马场”。马场仅靠辽河,占据全乡一半的地域。其东缘石佛寺山,也叫七星山,海拔143米,因有七个山峰而得名,其坐落之象犹如北斗七星。七星山距我家七八华里,姥姥家就在山的南麓。山上松苍柏翠桃甜李香,山间古刹红墙黄瓦钟磬悠扬。孩提时我就认得这山,还有去姥姥家的山路。山路曲曲弯弯,溪流汩汩潺潺。除了冬季冰雪皑皑银装素裹,春夏秋三季里路边溪旁轮番开着各式各色的野花。红的、蓝的、黄的、紫的……好多至今我也叫不出名字来,但我认识它们。那是那山独有的,专家有过论证,这里有许多珍惜的物种,所以那是个宝山,所以被列为沈阳市的重点保护对象和自然风景旅游区。

    去姥姥家的必经之处,就是那座千年的古塔。古塔矗立在最高的那座山峰山,虽然经多年的风雨侵蚀已满面疮痍,但人们对它的注目依然令它魅力不减。1983年,石佛寺村的一个农民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从古塔地基的西北角挖开一个深洞,直通古塔的“地下室”。他终于挖出他想寻觅的宝物,也揭开了古塔神秘的面纱。

    古塔里除了有许多玲珑剔透的玉石之外,还有一本灰黄色质地,字迹早已模糊不得辨认的“天书”,和两尊石龟,一个石碑。据当地人说,这就是镇塔之宝,或许是建塔时的奠基物品,标记着建塔的原由与目的。

    石碑上的石刻字迹还能清晰的辨认,记述着此塔建于辽代耶律洪基一十九年十月,即辽道宗耶律洪基咸雍九年十月。由此看来,这座古塔一是一位岁逾千年的老人了,生于公元1073年10月,比岳飞年长整整30岁。

    两个石龟,一个头朝西南,一个面向正南偏东。这两个方向不到五华里处是两个光鉴如镜的秀湖,一处叫四龙湾,一处叫二龙湾。站在七星上的主峰塔下,两个龙湾晶莹闪烁,犹如巨龙的双眼熠熠生辉。此塔所以建于此处,真好压住了龙头,不让它有翻身作祟条件,大辽的江山可以无虞了。两只石龟居高临下,怒目圆睁,引颈争泉,终有一日可以喝干湖水,喝瞎了龙眼,由此,这条土龙也就成不了气候了,大辽的皇位就会安然无恙了。这恐怕就是建塔的初衷吧。

    塔中的宝物,对于那个农民来说的确一文不值,于是他烧毁了那本“天书”,只带回一些他认为很好玩的玉石。没过几天,他因破坏文物而被绳之以法,而那座古塔依然矗立着,自由自在地感受着白云的抚摸、星月的观瞻给它的岁月增添一道道的年轮。

    七星山是新城子区与新民县的界山,辽河在此有东向西从山的北麓缓缓流过。二龙湾、四龙湾,还有拉塔湖……都是辽河的故道形成的扭轭湖。但拉塔湖和七星上的传说,构成了这里独特的文化。据说,修塔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泥土做建塔的脚手架——屯土修塔。塔修好了,再把泥土移走,塔就露出来了。这些大量的泥土,就是拉塔湖那的泥土。泥土在那挖多了,就形成了一个湖泊。母亲对拉塔湖有另外一种说法,说,日落西上的时候,塔影就会倒映在湖面上,好像把古塔拉倒了,那湖才叫“拉塔湖”。我同意母亲的说法,因为拉塔湖虽说里七星山很近,但至少也有8华里,建塔不至于舍近取远吧。“屯土建塔”有些荒谬,到了辽代,已经有了很先进的建筑工艺,不会屯土建塔。

    七星山自古以来就是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山东南的古城墙就是佐证。那是一处高近10至20米,长4公里,南北走向的高丽土城墙。至今那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