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章 帝国的建立——爱德华一世、威尔士征服与城堡帝国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教堂里小小的守夜室都细心地提供了配套设施。其实,这里最大的改进在窗户,尽管城堡外部的窗户数量少、面积小,但是核心庭院的窗户却非常宽敞、气派,而且当时一定全部装潢了五彩缤纷的染色玻璃。

在卡纳芬城堡,则可以欣赏到圣乔治的詹姆斯大师复杂的军事防御设计。在城堡南侧的露天区域,整个幕墙上下贯通了两条通道;通道中,每隔一段距离便设置了一道为十字弓准备的射箭孔。因此,弓箭手和十字弓手不仅可以在城垛后,还可以从墙内向敌人射击,从而形成三重防御火力。在城堡的北侧,防御力量的布局更为精妙。从城堡外部看去,一排五道射箭孔平平无奇,但是从内部看,却发现每一道射击孔有三条扁缝交汇在一起。这样诡谲的布局,可以最多容许三名士兵共用一道射击孔。这种设计结果,再结合着城垛上的射击兵力,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已知的中世纪最可怕、最集中的‘火力’之一”。



图3-12 卡纳芬城堡的士兵利用射箭孔御敌。

如今,瞻仰、欣赏卡纳芬城堡的防御力量的最佳地点,是在城堡的主城门,即所谓的“国王门”。试图从此处进入城堡的准攻击者,将会面临多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屏障。第一道屏障是城门前宽大的护城河。只有利用吊桥才能通过护城河。如果奇迹出现,攻城者侥幸过了这一关,他还需要面对五重坚实的橡木门,每一道门后设有一道吊闸,吊闸一共不少于六道。此外,攻击者头顶的墙壁上有许多洞孔。这些洞孔被称作“索命者”或“夺命孔”。传统上认为,这些洞孔是用来往下倒滚烫的热油或石头的。但是,现在一般的(也是相当无趣的)看法是,这些洞孔是用来排水的导水槽,以防攻城者在城门前进行火攻。即便我们无奈地接受了这种新的假说,我们仍可以欣慰的是,门楼处毫不吝啬地设置了大量的射箭孔,其他壁塔与城堡此侧的墙内通道也可以对敌人形成侧翼攻击。所以说,无论有没有滚烫的热油,想从这里攻入城堡的敌人都不会好过。

毫无疑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国王门体现了设计中的军事防御思维,但是,它的功能也不纯粹是出于实用的考虑。大门的上方饰有国王的雕像,卡纳芬城堡也因此成为最早对门楼进行了装饰的城堡。和12世纪城堡的前翼楼一样,城门这样设计,除了威慑敌人,也是为了给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他一些防御设施也是异曲同工。例如,一道吊闸的点子很妙,两道吊闸也可以理解为是慎之又慎。但是,六道吊闸呢?真的有必要为了御敌而设置六道吊闸、五重橡木门吗?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些屏障,是把它们视为通行仪式的一部分。想象一下贵宾进入城堡的场景:为了迎接他,城内的人以一种精心拿捏的庄重与优雅打开一重又一重的大门,吊起一道又一道的吊闸,这种场面该是多么得宏大。此时,一切似乎就不言而喻了:建筑师在设计城堡时,刻意加了一定程度的夸张成分。

事实上,这种夸张的效果并不限于卡纳芬城堡的国王门,而是在整个城堡中都有所体现。你也许还没忘记,13世纪流行的是圆形塔楼,而不是方形塔楼。的确,我们在卡尔菲利、弗林特和卢德兰,哈勒赫和康威,以及西庸、拉巴蒂亚和塞隆等城堡中,都见到过这样的圆形塔楼。但是,卡纳芬城堡的塔楼既不是圆形,也不是方形,而是多边形。有些塔楼是八边形的,甚至有一座是十边形的。此外,在中世纪,城堡的墙壁一般粉刷成白色。在康威城堡与哈勒赫城堡,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当初的粉刷痕迹(想象一下,它们辉煌的时候,应该是别有一番壮丽的景致)。然而,这一次,卡纳芬城堡又表现出了它不同寻常的一面。城堡的墙壁并没有做任何粉刷,反而是裸露在外,目的则是向外界展示砖体利用石料原色砌筑成的横纹相间的效果。

那么,为什么卡纳芬城堡会如此与众不同呢?答案可能就在于爱德华一世对骑士文学的热爱。这位国王是传奇的亚瑟王的忠实粉丝,只要是与亚瑟王有关的事物,他便难掩自己的热情。我们多次发现了这一点。1278年,尽管有许多其他紧急事务亟需处理,他还是去了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Glastonbury Abbey),亲自参加了一场掘墓活动。修道士信誓旦旦地称,墓中的两具尸体,正是亚瑟王和他的王后吉尼维尔(Guinevere)的。1283年征服威尔士后,在典礼上,爱德华一世因进贡的所谓“亚瑟的王冠”而转怒为喜。随后,他又将这玩意儿放到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主祭坛供人瞻仰。第二年,爱德华一世在威尔士组织了一场“圆桌”骑马比武大会。今天,在温切斯特城堡展示的大圆桌,近年来已经通过技术手段,将其制造日期追溯至爱德华一世的统治时期。我们应该注意,根据传说,亚瑟王不仅是英格兰的国王,还是整个不列颠岛的国王。对于志在开疆拓土的爱德华一世来说,仅凭这一点,他也会忍不住将亚瑟王树立为自己的楷模。后来,爱德华一世写信给教皇,证明他统治苏格兰的权利的合法性时,正是引用了亚瑟王的历史先例,作为自己的证据。

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爱德华一世对英格兰的神秘过往充满了热忱。而且,毫无疑问,他一定听过名为《麦克森•乌莱蒂戈之梦》(The Dream of Macsen Wledig)的古老的威尔士传说。故事在14世纪才初次见诸文字,但是此前已经流传了几百年。故事叙述了罗马皇帝麦克森(或称麦克西莫斯)如何在梦中一路从罗马来到威尔士,最后走到河海交汇的地方,见到一座雄伟的城堡,“一座凡人见到过的最瑰丽的城堡”。诗人在随后的叙述中揭示,这座城堡的位置便在卡纳芬城内。因此,爱德华一世选择在卡纳芬建造新城堡,不仅仅是为了将城堡建在威尔士亲王的大殿的遗址之上,而且他还要使这个古老的传说成为现实,建造他自己的如同麦克森梦中所见那样神话传说般的城堡。麦克森作为罗马的皇帝,这一形象在卡纳芬城堡最大的塔楼的装饰中也有所体现。这座塔楼的顶部是一座帝国神鹰的石雕像,所以这座塔被称作鹰塔(Eagle Tower),倒也恰如其分。

然而,卡纳芬城堡设计的最巧妙之处,在于横纹相间的砖体和八边形的塔楼所隐藏的信息。据上述威尔士的传说描述, 罗马皇帝麦克森是皇帝君士坦丁注45的儿子。君士坦丁不仅是第一位皈依基督教的皇帝,还是罗马帝国新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的建都者。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爱德华一世曾经到访过这座城市,但是他的随从中明显有人了解这座城市的城墙外观。这些城墙的特色就是拥有横纹相间的砖体和八边形的塔楼。尽管卡纳芬城堡与君士坦丁堡分别位于欧洲大陆的两端,它却与后者遥相呼应。这一点确定无疑。



图3-13 卡纳芬城堡(上)与君士坦丁堡(下)的八边形塔楼及横纹相间的砖体。

当然,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是谁想出的这些点子?我们无从得知。也正因为如此,这问题就更加耐人寻味了。我们也许会倾向于将所有这些设计归功于詹姆斯大师。但是,显而易见,从亚瑟王身上获得灵感的,是爱德华一世自己,而不是他的石工长。我们也许可以设想,詹姆斯大师从萨伏伊远道而来时,胳膊下夹着一沓设计图纸。但是,这种可能性极低。在哈勒赫、康威和卡纳芬,每座城堡都是依岩石地基而建立,因此大部分设计都是因地制宜、现场设计。而且,从詹姆斯大师在萨伏伊的作品来判断,也没有证据表明,在他来英格兰之前,曾经设计或建造过双塔式的门楼。后来,他在哈勒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