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八章 科马鲁夫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月二十六日攻向伦贝格。他们扬言不只要击溃布鲁德曼的中军,还要从两侧翼对他双重包围。不管奥军在科马鲁夫拿下什么短暂的胜利,如今都要在伦贝格被俄军讨回去。到处都是俄军,奥军每个人都觉得兵败在即,军心涣散。陆军部长亚历山大·克罗巴廷将军从维也纳发了封电报到普热梅希尔,督促康拉德平息从他的总司令部和诸集团军沸沸扬扬传出的“骇人、丧气传言”。[44]

但这时已是人人自危,意志消沉。第十四军被拨到奥芬贝格辖下后,布鲁德曼这时得用仅仅两个半军的兵力守住伦贝格:他自己的第十一军,以及第二集团军的第三军和第十二军的一个师。事实表明,要第二集团军到塞尔维亚过一下水再过来加利西亚一事,铸下大错,因为伦贝格所急需的另外三个师,这时仍在从萨巴茨经匈牙利缓缓运送过来的途中。最好的情况下,布鲁德曼或许可靠九个师勉力对付俄军至少十六个师的兵力;他要能撑这么久,只有寄望于烂路和鲁斯基谨小慎微的习性。[45]下辖四个军的鲁斯基,仍信服雷德尔时代的认定,即认为奥匈帝国的主要作为会是从伦贝格南攻,而非指向科马鲁夫的北攻(这时他仍认为奥军的北攻是佯攻)。鲁斯基认定挡在他前面的奥军有三十个师,而非九个师,因此率部朝奥地利的东都缓缓推进,在他自己的地盘上一天平均只前进八公里,进了奥地利地盘,速度则更慢。

鲁斯基的移动缓慢让康拉德生起不切实际的指望,以为他能在科马鲁夫拿下胜利,即使这么做会削弱布鲁德曼部,使其陷入险境。这时,即使是奥匈帝国的前线部队都渐渐理解到他们与俄军的兵力对比有多悬殊;俄居优势、奥处劣势的传言甚嚣尘上,布鲁德曼不得不下令凡抓到散播此谣言者一律处死。他吼道:“趁还来得及,加强军纪!”[46]

但已太迟。伊万诺夫催促鲁斯基前进之后,终于在八月底开始攻向伦贝格。奥匈帝国军的离谱疏失,让他如虎添翼:伦贝格周边的奥地利将领用不防窃听的电话线讨论计划,让俄国人听得过瘾。康拉德迟迟才得悉俄国人这一监听刺探行为,勃然大怒,要求军官讲电话时用乔伊斯密码。此后提到伦贝格时要说Uzldampf,说到一个军时要说Ulmklotz,说到一个师时要说Ulmtexas,诸如此类。[47]Uzldampf是奥匈帝国第四大城,四条重要铁道的交会点,基于影响力和军事需要,康拉德禁不起丢掉它,但八月三十日时,伊万诺夫所集结进攻伦贝格的兵力,已是布鲁德曼防守该城兵力的三倍之多。鲁斯基将从东边攻打伦贝格,布鲁西洛夫则从南边。

俄军在伦贝格周边这些动作,令奥芬贝格和丹克尔意识到,克拉希尼克、科马鲁夫之胜不是胜利,而是他们自己被兵力大上许多、看来更能打的俄军包围、击败的序曲。这两位奥地利将领接着都猛踩刹车,清楚每往前一步,就只是让自己更深陷俄军的口袋里。在扎莫希奇附近,奥地利第一、第四集团军之间,立即出现一道三十公里宽的缺口,普列韦快马驰过,脱离险境。在北边尝到胜利滋味的康拉德,这时只能沮丧看着战前被蔑称为“病老头”的普列韦逃脱。[48]奥芬贝格把此事归咎于彼得·斐迪南大公八月三十一日将其第二十五师后撤,“把许多已拿下的地方还回去”。彼得·斐迪南照理该在科马鲁夫“用所有用得上的步枪和火炮”封住包围圈,却在收到报告说他后面有俄军后收手。“令人无比失望,他把胜利果实丢掉,”奥芬贝格如此写道。一九一二年压下的奥芬贝格内线交易丑闻,一九一五年时被重新挖出来大做文章,使他受到难堪的谴责,就此结束戎马生涯。而在上述兵败得找人咎责的情况下,奥芬贝格这样的下场只能说是在劫难逃(毕竟彼得·斐迪南大公是哈布斯堡皇室成员)。[49]

彼得·斐迪南大公的参谋长写下了他自己的科马鲁夫之役报告,把主要过错归在来自奥芬贝格的联系不良上面。战役初期诸集团军司令官就一致认为,由于俄国基础设施简陋且国土辽阔,急报得花上数天才能送达,命令的有效率传达,在这一战场比在其他任何战场都来得重要,但奥芬贝格的命令和目标每一次都迟迟才送达或完全未送达。这一延宕使俄军有时间填补缺口,将后备兵力和火炮送到前线解围。这时奥军的炮弹和子弹已快用尽,却又面对得到增援、有较好补给的俄军部队。欲使奥军各部队翼翼相连,但每次都未能成功——几乎每份报告里都出现“与邻近部队接触因林间沼泽而无法如愿”这行字。

八月三十日下午两点,彼得·斐迪南大公得悉他两翼的部队遭兵力大于己方甚多的敌军攻击,但予以击退。这位大公和第四集团军战线上的每个指挥官这时都清楚,奥芬贝格、康拉德和军方新闻处所正高声要求的将俄军围于科马鲁夫一事,根本不可能。事实上,俄军正企图包围奥芬贝格部。那天下午四点,彼得·斐迪南大公呈报舍穆瓦:“我们得做出选择,不是撤向扎莫希奇,放掉我们目前为止已打下的重大战果,就是今天下午把剩余兵力全投入最后攻击,攻向杜布求胜。”奥芬贝格一心想转败为胜,从司令部派奥埃尔斯佩格亲王(Prince Auersperg)少校快马驰往彼得·斐迪南的司令部,传达“继续前进,在杜布完成对敌包围”的命令。[50]但这时,就连奥埃尔斯佩格亲王出马,都无法让奥匈帝国第二十五师动起来:它已力气耗尽。奥芬贝格自己的科马鲁夫战役回忆录,证实奥匈帝国士兵不再信杜布包围这一招:“前线士兵的抱怨声越来越大。”他们感觉到四面都是俄军,觉得守不住。在约瑟夫·斐迪南大公部的左侧,第四师未出现,奥地利地方防卫军第十三师(德意志人、捷克人、乌克兰人)已解体为惊慌失措、不愿坚守的数股兵力。约瑟夫·斐迪南大公寄望于右边,恳请第十师为最后一击支持兵力。但第十师回以人、兽、炮、弹药皆匮乏,予以拒绝。从边境行军过来、与敌数场厮杀、缺眠、频频恐慌,把每个人累垮。

但这位大公仍不死心。他搬出自己的哈布斯堡皇室成员光环——和他作为当地最资深师长的身份——命令第十师拿出它最用心、最后的努力,与他的师一起对杜布发动同心圆式的攻击。数小时后,黑夜降临,第十师师长的传令,穿过树林和林间沼泽,送来了对皇族成员那道命令的回复:“我军东边一千五百步处是俄军阵地——架设了八挺机枪和火炮的数道壕沟。我军第三十六团和第十二皇家步兵营进攻这一阵地一整日,遭击退,伤亡惨重。在我军火炮摧毁这些阵地之前,再启进攻都是徒劳。”

奥军撤退,嘴里仍夸称他们已在克拉希尼克、科马鲁夫拿下大胜。但把这些胜利称作胜利,就像靠得分拿下第一轮但在第二轮被击倒的拳击手声称已赢得比赛一样,乃是自欺欺人之词。厚颜的奥芬贝格,称科马鲁夫之役是“这场战争里,甚至应该说是这君主国历来打过的战争里,最漂亮的一场机动作战”,也就是说五百年来最了不起的胜利。他认为他在科马鲁夫的战绩,至少和老毛奇在柯尼希格雷茨的战绩一样出色,说“在这两场战役里,战胜者所拿下的战利品差不多:一八六六年是一万八千战俘、一百八十二门炮;一九一四年是两万战俘、两百门炮”。[51]当然,时移势易,这样的战绩和柯尼希格雷茨之役的战绩完全不能比,因为二十世纪的俄国能以十九世纪(乃至二十世纪)奥国所办不到的方式迅速填补两万人力。但奥芬贝格仍迅即获皇帝赐予“冯·科马洛夫”(von Komarów)这个尊称和八千克朗的奖赏。局部胜利总是聊胜于无。

* * *

[1] Kri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