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十三章 以塞尔维亚为献礼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敌攻击的奥匈帝国步兵

一九一四年十二月塞尔维亚人的反攻,击溃波蒂奥雷克的南方面军。

照片中两名奥匈帝国军人受到塞尔维亚火力攻击,缩在壕沟里。

照片来源:Heeresgeschichtliches Museum,Wien

领兵作战从不在行的波蒂奥雷克,显然已掌握不住真实情况。科维利亚察的温泉以能打消悲观著称,或许受了这温泉的影响,他这时抱怨第六集团军“出乎意料的撤退”,使第五集团军的侧翼暴露,“就在第五集团军正准备给塞尔维亚人结束战争的最后一击时”。[69]但到了这时候,出手攻击的只有塞尔维亚人。补给品和弹药都快耗尽的塞尔维亚前线部队,轻易就将奥地利人赶出已做好防备的阵地,把他们完全赶出塞尔维亚,奥军之不堪一击,由此可见一斑。

这场旋风般的战斗,后来据断定从十二月三日打到十三日,并被称之为阿兰杰洛瓦茨之役(奥地利两个集团军在该镇会合)。塞尔维亚第一、第三集团军诸师,将波蒂奥雷克的第六集团军打出壕沟,从奥军手里拿下位于科卢巴拉河与西摩拉瓦河之间至关重要的高地。[70]奥军营级部队的兵力,有许多已降到连级程度,自知挡不住敌军,所以还未与塞尔维亚人交手就逃走。有位军官率领其营退出塞尔维亚时写道:“没有友军的迹象,没有接到命令,我的士兵溃散。”[71]

十二月九日,波蒂奥雷克终于向无法置信的霍夫堡宫透露“全完了”。他再度惨败。普特尼克宣布奥地利“左军和中军实质上遭歼灭”。他惊叹于被俘的奥匈帝国官兵之众和遭弃置于各地的火炮、机枪、步枪之多。奥地利伤兵也散落各地,被撤退的同袍丢下,自生自灭。在塞尔维亚每份谈奥军的报告中,都出现“恐慌”这字眼。[72]

然后,普特尼克的第二集团军攻打拉扎雷瓦茨附近科卢巴拉河边的雷门第十三军。这时拉扎雷瓦茨是联结奥匈帝国两个集团军的枢纽。这支部队接着往北呈扇形散开,以将有八万兵力的奥地利第五集团军余部赶出贝尔格莱德。第一集团军大举翻越俯临瓦列沃的山丘,俘虏奥军五千人,一个师攻进该城,截断第六集团军的主要补给线和撤退路线。

匈牙利地方防卫军第四十二师的克罗地亚人,遭从格拉博维察(Grabovica)北边的高地击退。他们于十二月七日撤退,试图与其左边的第三十六师保住联系,于是开始透过单单一座桥渡过利格河,不料桥禁不住士兵、辎重车队、火炮重压而垮掉。塞尔维亚人出现,开始朝落水的奥军开火,引发从一个部队往另一部队蔓延的恐慌。在克罗地亚人后面排好队准备过河,由波兰人和乌克兰人组成的奥地利地方防卫军第三十师的士兵,朝四面八方溃逃,把火炮、机枪、辎重车队、弹药留给塞尔维亚人。[73]

没有一处奥军发动有效的反攻;他们的每日战情报告,意图将他们(蓝色)和敌军(红色)并置呈现以比较双方兵力的差异,报告中相当清楚地计算出他们日渐萎缩的兵力,却只以红色问号呈现敌军兵力。他们已完全掌握不了局势。奥匈帝国第五十二团在拉扎雷瓦茨掘壕固守,称“受到猛烈且惊人精准的炮火攻击”。这支由斯洛伐克人、匈牙利人组成的部队彻底瓦解,慌乱逃向后方时,把其旅指挥部冲垮。遭乱军冲垮的指挥部无法阻止部队溃退,下令邻近的第七十八团前来填补缺口,但没人找得到这支部队。有位军官写道,“他们也已弃离阵地”。[74]

波蒂奥雷克的整个南方面军仓皇退往德里纳河、萨瓦河的渡河口,或退到位于贝尔格勒而仍在奥军手里的桥头堡。由克罗地亚人组成的匈牙利地方防卫军第四十二师,在拉扎雷瓦茨附近渡过科卢巴拉河时,停下来欲与邻近的匈牙利地方防卫军第四十师仓促组成后卫部队,但清一色匈牙利人的第四十师迅速通过未停下,他们的军官奇怪地坚称上级“严令撤退”,而非战斗。第四十二师跟着冒着寒雨走上通往贝尔格莱德的烂泥道路。他们的马太虚弱,拉不动火炮或辎重车,于是火炮和辎重就弃置给在此师下方渡过利格河、攻打他们侧翼和后方的塞军。匈牙利地方防卫军第四团部署在附近,也遭溃败。他们看着塞尔维亚人把壕沟挖到他们前线,挖到围住他们两侧翼,同时看到位于左右两侧的捷克人、德意志人部队撤离,于是决定自己也撤退,丢下背包、毯子、弹药袋以加快逃跑脚步。抵达萨瓦河边时,此团只剩九百人。该团七成人被列为“失踪”。

萨巴茨塞满欲逃离塞尔维亚追兵的奥地利士兵。匈牙利地方防卫军第六团(在匈牙利南部征集的塞尔维亚人),奉命掩护捷克人第一〇二团逃到萨瓦河对岸,小心翼翼走在被弃置的火炮、辎重车堵住的马路上。最初他们遇到一队塞尔维亚军官从漆黑夜色中现身,劝他们投降;有位奥地利军官忆道,“我们开枪打死其中两人”。然后他们继续上路,前去解救快垮掉的第一〇二团。第六团军官告诫他们手下的士兵,行军期间勿用塞尔维亚语交谈,但他们没听进去,使得一〇二团胆战心惊的捷克人听到他们接近,不停地开火。第六团不得不掘壕以免死于友军之手。一〇二团的射击整夜没停。[75]

《晚间太阳报》的威廉·谢弗德急忙在贝尔格莱德渡河,报道“有众多伤者和惊慌失措者,一场彻底的溃败”。有名奥地利下级军官证实,哈布斯堡三个吓坏的军,在该地混成一团,造成“全面且无法形容的混乱:命令未传下去,后卫部队被弃之不顾,一如其他每样东西,火炮、弹药、四轮马拉货车、粮食、流动野战医院、伤兵,简而言之,所有东西,遭弃之不顾”[76]。降下的雪堵住道路,谢弗德目睹“许多军官简直发疯”。由于军事预算不足且平时维持的军力不多,奥匈帝国军队自一八八〇年代起一直倚赖“预备军官”——服役只一年的中产阶级学生或专业人士——而这些新手承受不了这场战役的压力而垮掉。谢弗德看到有个奥地利少校骑马经过一名摊开四肢躺在路边的受伤中尉身旁,中尉朝少校喊着什么,少校愤而拔出手枪,向中尉开了几枪(结果只打中中尉的脚)。[77]

塞尔维亚人从两侧翼收拢,把火力发挥得更好,缴获大量火炮、炮弹,也俘虏护送火炮的许多未受伤官兵。塞军简单把手往东或往南一指,要奥匈帝国战俘朝着那个方向走,告诉他们“顺着电话线走,直到拉扎雷瓦茨为止”;又湿又冷又饿的奥军战俘乖乖照办。奥匈帝国的战后报告,对于本国士兵投降得那么干脆感到惊讶。舍恩(Schön)将军在其位于匈牙利的办公室写道,“整个部队被敌人俘虏,没有一点反抗,怎会这样?”“塞尔维亚俘虏证实真有此事,证实我们的部队认为向敌人投降,乃是解决其困境显而易见、理所当然的办法。”无疑“没有比毫发无伤、没有战斗就被敌人俘虏更糟糕或可耻的事”。舍恩将军誓言战后调查所有返国的奥地利战俘,“以查明他们是如何乖乖被俘”。[78]但其中许多人无意战后返国。一万捷克人在塞尔维亚投降,且在不久后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兵团”,与协约国一同对抗同盟国。[79]

波蒂奥雷克原似乎胜券在握,没想到反而损失掉另一支大军的大半兵力:两万八千人死,十二万两千人伤,四万人失踪。编制千人的奥地利营级部队,惨到只剩百人或百人不到。第三十六师损失一半军官和六成士兵。第一师辖下每个旅只剩几乎不到三百人。这场惨败的奥地利幸存者,全被判定得了战斗疲劳,已打不了仗。[80]行军途中,许多奥地利士兵见到围墙、树干、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