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虚假的黎明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2月1日,孩童国王爱德华三世在威斯敏斯特加冕,此次典礼安排的速度之快,史上前所未闻。在他父亲治下,王权崩坍到了可悲的境地;新国王及辅佐他的大臣的当务之急是重新确立王权的尊严。好在1月底的时候英格兰的绝大多数诸侯都聚集在伦敦,因此尽管时间仓促,还是能够将他们召集在威斯敏斯特,去见证爱德华三世及罗杰·莫蒂默的三个儿子被三十六岁的兰开斯特的亨利(已故兰开斯特伯爵托马斯的弟弟)册封为骑士。加冕礼那一天,威斯敏斯特教堂内挤满了权贵和高级教士。坎特伯雷大主教雷诺兹将忏悔者爱德华的王冠戴在了这位十四岁国王的头上。这顶王冠对小国王来说太大,也太重,因此在王冠内放置了额外的软垫,免得它在什么关键时刻从国王头顶上滑落,那样的话就太不吉利了。

爱德华三世发出了爱德华二世在1307年曾发出的誓言,包括他父亲严重违反了的第四条誓言:他将“维持和捍卫国民所选择的法律和符合公义的风俗习惯”。加冕礼之后,在威斯敏斯特厅举行了更为奢侈华丽的宴会,庆祝新国王的登基,这样的奢华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将不复出现。大厅内价值连城的珍贵织物和贵重餐具熠熠生辉。宝座的每一边都悬挂着金线织物。欢庆气氛平衡了前一年的血雨腥风(人们的确也急需这样的平衡),并且发出了明确无误的政治信息:老国王或许是垮台了,但王室本身仍然是至高无上、光辉灿烂的。

但显而易见的是,王权并未真正恢复元气。十四岁的爱德华三世已经有充分的理智,但还没有能力独立主持朝政。这是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国王年纪已经够大,不能仅仅将他当作傀儡;但又不够成熟,无法自行统治。尽管他从1327年3月开始掌控自己的内廷,但真正的社稷大权很快落入伊莎贝拉太后手中,国王受到怎样的影响、谁能接触到国王,全部取决于太后的喜怒。罗杰·莫蒂默则控制和影响着太后。没过多久,这对情人就扭曲了他们理应保护的王权准则。

新政权的第一个使命是恢复老国王统治时期流亡者的地位。加冕礼之后第二天举行的议会撤销了1322年对兰开斯特伯爵托马斯及其盟友的叛国罪判决,并允许其家族产业和头衔正常地传承下去,其大部分利益都归属兰开斯特的亨利。莫蒂默收复了自己的土地和头衔,然后开始气势汹汹地吞并其他边境领主的土地,从他的叔叔——彻克的罗杰·莫蒂默(他前不久去世了)的财产开始。这一切都不算稀罕,因为莫蒂默和兰开斯特的亨利一样,完全有权收回被爱德华二世和德斯潘塞父子不公正地夺走的财产。但很早就出现了一些迹象,表明伊莎贝拉和莫蒂默和之前的掌权者一样贪得无厌。

在丈夫退位、爱德华三世加冕之前血洗政敌的混乱时期,伊莎贝拉太后就已经收回了作为她嫁妆的所有土地,价值约4.5万镑。她的儿子加冕时,她又得到了更多土地,于是她的土地收入达到了2万马克。她一跃成为英格兰最大的地主,比任何一位权贵都富有。太后的富可敌国,再加上她能够得到丈夫和德斯潘塞父子的大量金银珠宝,令旁观者忧心忡忡。

但更令人烦恼的是,太后悍然插手外交政策。在这方面,新政府有三件紧急的大事要处理。阿基坦领地饱受困扰,为了防御它的有争议边界,必须与伊莎贝拉的哥哥——法兰西国王查理四世正式缔结和约。苏格兰人也蠢蠢欲动——在2月1日,也就是爱德华三世加冕的当天,一群苏格兰人成功地袭击了英格兰人控制的诺勒姆城堡——因此需要动用武力,平定苏格兰人的骚动。最后,爱德华三世还需要一位新娘,为王室添枝增叶、传承大统。

英格兰朝廷的每一个举措都失败了。匆匆与法兰西王室签订的《巴黎条约》的条款于4月中旬被呈送给身在林肯郡的国王。显然,这项条约不仅要羞辱他,还要在经济上严重地挫伤他。英格兰在法兰西西南部的领地被压缩为波尔多与巴约讷之间的加斯科涅海岸。其他领地将由法兰西国王直接控制。为了保住曾经的金雀花帝国剩下的这一山半水的代价是,爱德华三世必须缴纳5万马克的巨款。伊莎贝拉和莫蒂默显然也深知为了和平而付出的代价太高,于是他们在英格兰境内隐瞒了条约的具体细节。这表明,英格兰朝廷在绝望无助之下默认了既成事实,承认英格兰陷于内部纠纷,无暇考虑在法兰西收复失地。

1328年,查理四世驾崩,没有留下直接的继承人。但英格兰朝廷没有做多少努力,去利用这个天赐良机。爱德华三世是腓力四世的三个仍然在世的外孙之一,因此对法兰西王位拥有继承权,但查理四世的表弟——瓦卢瓦的腓力按照严格的男性继承顺序(这后来被称为萨利克法[1])被加冕为王(史称腓力六世)的时候,英格兰朝廷只是做了象征性的抗议。爱德华三世通过他的母亲对法兰西王位拥有继承权,但他只能在1329年前往亚眠,作为阿基坦残部和蓬蒂厄伯爵领地的领主,向法兰西新王宣誓效忠。英格兰人显然没有打算利用他对法兰西王位的继承权作为谈判的杠杆,去为他在欧洲大陆的领地争取更多的安全。

苏格兰的局面更糟糕。从2月到夏季,边境屡次遭到袭击,成群苏格兰人越境进入英格兰北部,恣意烧杀抢掠。就在爱德华三世在林肯郡读到《巴黎条约》条款而大失所望的时候,王室的命令正在被送往北方,准备按照老规矩,在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和约克征集一支军队。

爱德华三世和他的母亲于5月底前往约克,在那里与五百名佛兰芒骑士会合,他们是伊莎贝拉在欧洲大陆的盟友——埃诺的约翰的属下。这支精锐部队在约克(英格兰的第二大城市)与英格兰士兵打架斗殴,在街头横冲直撞,很快就让市民怨声载道。尽管这个开头很不吉利,爱德华三世还是于7月初将伊莎贝拉留在约克,自己动身前往苏格兰边境,打算在那里迎战敌人(由老将詹姆斯·道格拉斯爵士指挥)。此次行动一败涂地。道格拉斯一连几周都在逃避追击他的英格兰军队,在月底突然杀了个回马枪。他袭击了斯坦诺普园林(达勒姆附近)的国王营地,将国王的侍从杀散。据一部编年史记载,他还冲到国王营地的正中,高呼“道格拉斯!”,砍断了国王大帐的两三根绳索。几天后,道格拉斯率领横冲直撞的军队,撤回了苏格兰境内。

据多位编年史家记载,爱德华三世为了自己的失败怒不可遏、潸然泪下。他的确有理由哭泣:这场战役耗资巨大,为了让英格兰政府免于资不抵债,不得不将王室珠宝典当出去。莫蒂默和伊莎贝拉接受了事实——他们没有力量在北方开展一场战争,于是签订了《爱丁堡—北安普敦条约》(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它是由罗伯特·布鲁斯于1328年初在爱丁堡签署,后于5月在北安普敦由英格兰议会批准的)。他们与苏格兰人达成和解,可耻地放弃了英格兰对苏格兰的宗主权,仅收了区区20镑贡金。条约承认苏格兰为独立王国,由布鲁斯及其后嗣统治,两国边界与亚历山大三世时期相同。爱德华三世年仅六岁的妹妹琼被许配给布鲁斯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大卫,并很快结婚。但这掩盖不了这样的事实:自1295年爱德华一世的辉煌战争以来,英格兰人为之奋斗的一切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了。

至少爱德华三世的婚姻已经安排妥当了。伊莎贝拉和莫蒂默在入侵英格兰之前与埃诺伯爵缔结的联姻盟约得到遵守,于是年轻的埃诺的菲利帕(她出生于1310至1315年间,与爱德华三世年龄相仿)于1327年底被带到了伦敦。这对年轻人于1328年1月26日在约克大教堂喜结连理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