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5章 叛乱及复辟:第二次战争(1469~147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伯雷城招募来的士兵的支持。5月12日他开始进攻伦敦城。里弗斯伯爵和达德利勋爵顽强守住了伦敦塔和伦敦桥,法康堡的巴斯塔德只得撤退至布莱克希思。6天之后国王军队紧逼而来,法康堡的巴斯塔德及其追随者们又被迫撤离。5月21日,爱德华四世胜利进入首都。当时只有一件悬而未决的事情:怎样处置亨利六世?这位前任国王现在还被关在伦敦塔里。根据《降临》的记载,当听到儿子在图克斯伯里战役中死去之后,“他极度绝望,无法释怀”。实际上,“他将此视为奇耻大辱,并于5月23日在愤怒、悲痛和郁郁寡欢之中离开了人世”。16历史的真实情况可能没有这么富有戏剧性,爱德华四世不会允许这样一支拥有合法王位继承权的王室血脉继续存在下去,所以他当时几乎是立即下令处死了亨利六世。



图5-2 图为现代画家克里斯·科林伍德(Chris Collingwood)创作的描绘巴尼特战争的画作。画面中呈现的是战场的中心地带,爱德华四世冲向了埃克塞特公爵亨利·霍兰德的旗帜;在画面前的显著位置处,约克家族的士兵们与兰开斯特家族的士兵们正在近距离作战。

* * *

1469~1471年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同时体现了中世纪后期英格兰政体的优点和劣势。一方面,王室不仅在财力方面相对较弱,而且要依靠权贵来分担军事防御和司法领域的权力。这种局面为“强势大臣”的涌现提供了机遇,也给国王的权威带来了威胁。如此一来,在15世纪中期的英格兰,国王们不必要刻意“弱势”便能够与他们重臣们的野心产生冲突。爱德华四世在15世纪60年代犯了错误,也可能在政治判断上过多地放任了自己的青春激情,但他最大的失误之处仅仅在于忽略了沃里克伯爵的政治期许,打击了他的雄心壮志。

沃里克伯爵理查·内维尔是玫瑰战争时期最神秘莫测的历史人物之一。此人雄心勃勃、志向远大。到15世纪60年代后期时,他明显地把自己视为国际政坛的重量级人物,地位可与王储比肩,并扮演着“立王者”的角色,当时的人们将他看作骑士和骑士精神的一个典范。1460年时的诗歌赞美他是“高贵的骑士和伟岸的绅士”,无论在战争期间还是和平时期,伯爵都在倾力打造这种形象。17这种形象可能属于一种自我塑造的形象,其生命力很持久,一直延续到都铎王朝时期。现实中的沃里克伯爵是一位能力有限的军事指挥官,他在1461年圣奥尔本斯战役中败给了兰开斯特军队,在巴尼特战役中又败于爱德华四世之手。他很少能够展示出同时代很多军事领导者所具备的个人军事能力。然而,他却是一位高明的政客,对15世纪中期政治文化的转型了如指掌。他能够对公众利益这种观念加以利用,并且调动普通民众对王权的性质、职责和构成的迷惑性理解来达到他个人的目的。在这一点上,他也许超越了同时代的任何人。而在这样做的同时,他或许忽略了自己作为传统封疆大吏所应当承担的责任。1471年,由威廉·帕尔率领的内维尔家族在坎伯兰郡(Cumberland)的姻亲站在了爱德华四世一边,而尽管这位伯爵热烈地恳求援助,但中部地区的一些家臣们并没有与他并肩作战。

此外,正如约克公爵在15世纪50年代所体验到的那样,这位“立王者”发现:再多的个人魅力和慷慨施赠,也无法掩盖他不是国王这个事实。在中世纪晚期,英格兰政体的强大力量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在对正式登基即位的国王的效忠和尊重之上。这就解释了15世纪50年代敌对双方进入内战的速度之慢和犹豫不决,而这种特点在1471年时再一次得到了证明。当爱德华四世返回英格兰时,他在战场上最先显露出来的娴熟军事能力和王者气概便迅速碾压了沃里克伯爵所打的公众利益这张王牌。爱德华四世王位的竞争者亨利六世最多只能算是孔武有德的爱德华四世的一个影子。爱德华四世还显示出了必要的冷酷无情的一面,以确保没有对其王朝及王位构成竞争的人能够活过那一年。然而不幸的是,对于约克王朝和整个英格兰来说,爱德华四世1471年所展示出来的那种魄力在整个70年代剩下的时间里并没有保留下来。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