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章 威廉与威廉征服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统治之下。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中世纪的编年史家如何去讴歌、赞美自己的主子。这方面,一个很好的个案是普瓦捷的威廉对威廉公爵在诺曼底南部征战的描述。显然,普瓦捷的威廉在书中强调了威廉公爵面临的重重困难,因为这样才可以从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烘托出他的卓越才能。比如,在讲述栋夫龙之围的时候,普瓦捷的威廉这样描述战场地形:“这座坚固的城市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们绝无发动武力突袭或进行智取的可能,因为除了两条陡峭而狭窄的小道之外,到处都是粗糙坚硬的岩石,即使步兵也会望而生畏。”但即便如此,威廉公爵也能在险恶的环境下骑马自由驰骋,躲在“秘密的地方”进行侦查,从而保护自己的士兵。由于威廉公爵平时喜欢参加最能体现贵族特征的休闲娱乐活动——打猎,所以普瓦捷的威廉在书中指出,这就决定了他具有一种“在敌方领地上从容行动的潇洒和自如”。17



图2-3 越过战场眺望瓦拉维尔,它位于诺曼底的滨海迪沃附近。

但威廉并不只是通过军事行动才能在诺曼底建立起自己的有效统治。他的妻子是玛蒂尔达,她不但是强大的佛兰德公爵之女,也是法兰西国王亨利一世的侄女,因此她和威廉两人可算得上是一对优势互补的天作之合。直至1083年去世以前,玛蒂尔达一直是威廉的支持者、代表者以及战场上的伴侣。这场联姻也巩固了威廉在诺曼底东部边界的统治,亦获得了周边贵族们的认可,承认他在诺曼底的统治是独立而有效的。此外,威廉还加强了自己与教会的联系。早在1047年瓦尔斯沙丘战役获胜之后,威廉就宣布在诺曼底境内实行“神谕休战”(Truce of God)。休战的目的是制约暴力,防止再出现11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早期那种贵族之间的私人争斗。18普瓦捷的威廉,这个总是积极塑造威廉完美形象的编年史作家,把威廉缔造和平的功绩进行了归纳总结。据他记载,威廉公爵拥护法律,保护孤寡弱小并缔造和平,以至于“陌生人每每看到在我们国家,骑马的人可以手无寸铁地来回逡巡,旅行的人无论走在哪条道上都平安无事,就会常常感慨,希望自己的家乡也能拥有如此的幸福”。19如此看来,在1066年前夕,威廉二世就已经成为欧洲北部最为强大并拥有出色军事能力的军阀之一了。而“忏悔者”爱德华,这位没有子嗣的英格兰国王,因为公爵母亲埃玛(Emma)的关系和威廉也沾亲带故。不过,那时的爱德华国王已经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了。



诺曼人与英格兰


在1066年的入侵事件发生之前,诺曼底就已经和英格兰有着政治和文化上的联系。在此,我们不能把杜多关于罗洛在埃塞尔斯坦(Ӕthelstan)宫廷待过的描写当真,因为地名证据告诉我们, 一些诺曼底的维京人最初来自于英格兰的丹麦区注11,而不是直接来自于斯堪的纳维亚。20我们还可在991年教皇约翰十五世写的一封书信中找到这方面的证据。这封信的内容是关于诺曼底公爵与英格兰国王之间签订的一份条约。该条约旨在阻止双方人民互相伤害,内容可以解释为采取措施防止维京士兵攻击只是在诺曼人的海港遮风避雨的英格兰人。21后来这份条约显然没有得到遵守,因为英格兰国王埃塞尔雷德二世(.thelred II)在11世纪早期曾企图入侵诺曼底。22但最值得注意的是,理查一世和贡纳(Gunnor)把女儿埃玛嫁给了埃塞尔雷德二世。埃玛其实是埃塞尔雷德二世的第二个妻子,并给他生育了两个儿子,一个是爱德华,即历史上著名的“忏悔者”;另一个是爱德华的兄弟阿尔弗雷德(Alfred)。因此,这两个孩子都因为母亲的身世而和诺曼底公爵有了血缘关系。后来丹麦国王斯维因·弗克比尔德(Swein Forkbeard)在1013年入侵英格兰,严重地扰乱了英格兰的政治格局,于是埃塞尔雷德二世和埃玛只好带着自己的子女逃往诺曼底。在那儿,他们受到诺曼底公爵的热情接待。埃塞尔雷德二世带着自己与第一个妻子生的儿子——“刚勇王”爱德蒙(Edmund Ironside),试图击退丹麦入侵者,但没能成功。埃塞尔雷德二世在1014年被杀,而他的儿子爱德蒙,尽管生前和斯维因的儿子克努特(Cnut)分享英格兰王位,也死于1016年。于是,埃玛要么是出于自愿,要么是迫于无奈,才嫁给了克努特[鲁道夫斯·格拉贝(Rodolfus Glaber)认为这场婚姻在理查一世和克努特之间带来了和平]23,而她的两个儿子则留在了诺曼底,由他们的舅舅、公爵理查二世保护,后来是“宽宏者”罗贝尔继续这个保护责任。

流亡诺曼底的这段经历,无论对爱德华还是公爵家族来说都极为重要。似乎公爵家族对爱德华期望很高,认为他才是英格兰合法的国王。在1033—1034年间有一份支持圣米歇尔山修道院(abbey of Mont-Saint-Michel)的宪章,其中提到爱德华并称其为“英格兰国王”,并且他的名字还被冠以“国王”头衔出现在证人名单之中。爱德华的名字还出现在另一份证人名单中,不过这一次是关于“宽宏者”罗贝尔支持费康的宪章,其中他还是被称为“国王”。24瑞米耶日的威廉也在《诺曼公爵的事迹》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细节。据他记载,罗贝尔收留了爱德华和阿尔弗雷德并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这被范·霍茨解释为结拜兄弟或结义兄弟。罗贝尔还派使者去见克努特,劝他让这对王室血脉回到英格兰。25给威廉提供这个信息的很可能是瑞米耶日的罗伯特,他以前是修道院院长和伦敦主教,但被从英格兰驱逐了回来,因为当时爱德华被迫在自己的宫廷中重新启用强大的戈德温家族(Godwine family),其中就包括爱德华的继承者哈罗德。26在这之前,罗伯特曾挤掉了另一个候选对手——戈德温伯爵,而被任命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当这方面的外交努力失败之后,瑞米耶日的威廉告诉我们,罗贝尔公爵为了支持自己的这两个表兄弟,决定发动进攻,但他的舰队在泽西(Jersey)遇到强风阻挠,于是这个进军计划流产。这个事实也证明诺曼底公爵的确很想和英格兰建立联盟关系。

而爱德华在流亡期间已经习惯了听取诺曼人的意见。1042年,在克努特的两个儿子哈德克努特(Harthacnut)和“飞毛腿”哈罗德(Harald Harefoot)死后,爱德华最终回到英格兰,他让诺曼人和英格兰贵族一起出现在自己朝廷中,还在教会中也安插了诺曼人,最明显的就是让瑞米耶日的修道院院长罗伯特成为伦敦主教。27此外,爱德华重建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时采用罗马风格,极可能是因为他在欧洲大陆——比如在瑞米耶日修道院时,见识了这种风格的建筑并深受影响。在诺曼底流亡期间,他的两个谋士,瑞米耶日的罗伯特和费康修道院院长约翰,很可能点燃了爱德华对英格兰王位的野心。28但这并不是说爱德华在英格兰的统治就变成了“诺曼人”的天下——显然在爱德华主政之前,英格兰教会的人员构成就具有国际化的特征,其中主教们来自于欧洲各地——但不容否认的是,爱德华确实和自己曾经流亡的地方保持着某些联系,并且他很看重自己在那儿建立起来的人事关系。

上面这些资料都不能解释在爱德华——这个没有亲生子嗣的英格兰国王——死后,威廉一直寻找机会争夺其王位的理由。尽管已经有很多对此进行研究的学术作品,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解释都不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