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4章 William the Conqueror 征服者威廉(1066—1087)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066年是英格兰历史上最著名的年份。英国每个小学生都知道,这一年出现了一位撒克逊英雄哈罗德,还有一个法国坏人威廉,两人率军打响了黑斯廷斯战役(the battle of Hastings)。哈罗德一只眼睛中箭,这决定了这场战役的结果。不过历史并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得清的。哈罗德是戈德温的儿子,最多只有一半撒克逊血统,除了爱德华国王临终授命之外,他并无权继承王位。威廉不是法国人,他的祖先是挪威勇士罗洛。法国国王查理三世(Charles the Simple)于911年将诺曼底割让给罗洛。除了爱德华国王较早时候承诺由威廉继位之外,他也没太多资格成为英格兰国王。

威廉是一个诡计多端、野心勃勃、生性残暴的人。他所统治的公爵领地面积还没有约克大,他表示效忠于法国国王。他在领地内实行封建主所有制,将土地分封给贵族们,作为回报,这些贵族有义务随他作战。1066年春天,威廉召集这些贵族,表示自己有意争夺英格兰王位,并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大多数贵族表示拒绝,他们说自己的效忠誓言不适用于外国战争或私人恩怨。由于加来不在威廉的势力范围内,因此他只能乘船从诺曼底出发,经由英吉利海峡水面较宽的水域抵达英格兰。他需要大型船只运送马匹,而且只有顺风才行。登陆之后,他还将面对装备精良的英格兰军队,况且对方还具有地主优势。显然整个行动并不是明智之举。威廉不为所动,不过众人的反对声意味着必须扩大最初王位之争的说辞才行。威廉不得不劝说这些贵族,承诺事成之后封给他们英格兰土地,并用奖赏的形式从其他地方招募雇佣兵。他的一个战略优势在于,教皇亚历山大二世支持他这么做,因为戈德温曾任命斯蒂甘德为坎特伯雷大主教,教皇对此十分愤怒。于是,教皇派人给威廉送来一片圣彼得的遗骸,鼓励他携带这片遗骨投入战斗。

哈罗德从怀特岛征集了一支海军,并召集民兵到南部海岸迎战。此外还有英格兰国王自己的“御林军”,这是一支专门负责保卫国王安全的军队,由2000名全职士兵组成。这样的防御力量应该足以御敌。不过威廉入侵行动的首要前提—西南风—却始终不见踪影,对双方首领而言,这都是麻烦事儿。威廉只好任由一支军心涣散的军队和运输船只搁浅诺曼底海岸,而哈罗德的军队也急着回家收割庄稼。哈罗德此时还收到一个坏消息。他有一位非常叛逆的哥哥,那便是诺森布里亚王国的托斯蒂格(Tostig)。他的哥哥前往挪威,鼓动挪威军事首领哈拉尔德• 哈德拉德注6从遥远之地争夺英格兰王位。哈德拉德身材魁梧,长着一头金发,终生都在欧洲大陆各国征战和抢掠,他曾横穿俄国,也曾抵达君士坦丁堡和西西里岛。他对托斯蒂格的提议欣然接受,8月,他率领一支由200艘长船组成的舰队在斯卡伯勒(Scarbrough)登陆。随后他在富尔福德(Fulford)击溃一支诺森布里亚军队,并接受了约克的投降。



图为12世纪画家描绘的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他对英国发动了残忍的征服活动,史称“诺曼征服”,因而稳固了英国未来成为民族国家的基础框架。

在英吉利海峡两岸,一场暴风雨进一步阻碍了威廉那支搁浅诺曼底的军队的行动,哈罗德手下的指挥官也由此深信这一年不会再有侵略发生。于是哈罗德离开奇切斯特(Chichester)附近博山姆(Bosham)的家,动身前往伦敦,他在伦敦听到了哈德拉德已率军从诺森布里亚登陆的消息。在24小时之内,他召集军队朝北进发,仅仅用了4天时间便抵达约克那,这是英格兰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急行军。他发现哈德拉德已经从约克,撤军回斯坦姆福德桥(Stamford Bridge),就在此地向东7英里处,三分之一的军队尚在船上待命。英格兰军队的突然到来使哈德拉德猝不及防。哈罗德趁机下令立刻进攻,并在激烈战斗中杀死了哈德拉德和托斯蒂格。其他幸免于难的挪威人灰溜溜地被驱逐出英格兰。哈拉尔德被称为“最后的海盗”,他的死极大地减少了英格兰王位所受的威胁。

哈罗德只用了一星期时间便收复了约克郡,但这时他听到了一个令人绝望的坏消息,那就是威廉终究还是从法国出发并于9月28日登陆佩文西(Pevensey)。如今他只得率领疲惫的军队返回南部的伦敦。抵达伦敦后,他收到了威廉送来的信,重申他有权继承王位,此时威廉就驻扎在黑斯廷斯城外。哈罗德在回信中反驳道,爱德华国王已将王位传给他,贤人会议对此亦表示赞成,何况他随后已经正式继位。显然两人只能在战场上解决这件事。随后哈罗德离开伦敦,于10月13日抵达黑斯廷斯。

我们今天研究起来,可以看到当时的战场只有一条山脊和一个山谷,地方狭小,可能交战双方最多只能派8000人出战。据说威廉有3000名骑兵,以排为单位,有弓箭手和步兵作为后盾,他可以在战场上随意调配。哈罗德的军队则步行作战,士兵手持盾牌,在山脊顶部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盾牌阵,防守力很强,可是一旦进攻时盾牌分开,就很难指挥或重新调动。这是撒克逊人(和维京人)惯常的作战模式,缺乏分部型结构,每名士兵孤身作战,国王身边也只有卫士护卫。

10月14日,诺曼骑兵向撒克逊盾牌阵发起攻击,但马匹伤亡严重,撒克逊人的斧头和长矛威力十足。诺曼人撤退并重新列阵,撒克逊人则捡回斧头长矛并清理阵亡同伴的遗体。诺曼人再度发起进攻,并再次被击退,不过每次进攻之后,撒克逊人的数量都在减少,大多数是被100码之外的诺曼弓箭手箭射而死。

于是诺曼人佯装撤退,撒克逊人的盾牌阵散开,士兵开始往下冲,此时他们是最容易被诺曼骑兵杀伤的。据多部史书记载,一支箭射中了哈罗德的眼睛,这成了这场战役的转折点。4名诺曼骑兵趁机冲向哈罗德并将他砍成肉酱。撒克逊人一时间群龙无首,逃往四周的树林。哈罗德的尸体在混战中支离破碎,之后不得不招来他的情妇“天鹅颈”伊迪斯(Edith Swan-Neck)亲自辨认尸块。后来哈罗德的遗体被安葬在伦敦北部的沃尔瑟姆修道院(Waltham Abbey)。

黑斯廷斯战役的故事被记录在一幅挂毯上,这幅挂毯可能是奥都主教(Bishop Odo)下令让英格兰刺绣工人绣制的,他是威廉同父异母的兄弟。这幅挂毯现今仍悬挂在法国贝叶博物馆(Bayeux)的墙壁上,是中世纪史上对战争的最生动的描绘。

虽然打了胜仗,但威廉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士兵和极多的战马。他没有粮草储备,没有援兵,孤军身处于一个充满敌意的国家。他知道,一旦英格兰贵族知道他已把他们的土地许诺给自己的支持者,他们一定会奋起抵抗的。威廉下令在黑斯廷斯战役原址上修建一座修道院,并决定在他所声称的恩主“忏悔者”爱德华位于伦敦的坟墓前加冕称王。



贝叶挂毯生动地描绘了中世纪时期的战争场面,下面出现的三幅图像描绘了哈罗德国王被杀死并被残忍分尸的场景。

20年后,《土地调查清册》(Domesday Book)记录了一条村庄走廊,这是诺曼军队从苏塞克斯向伦敦进发的途中留下的,军队所到之处,“荒无人烟”。这支军队并没有挑战伦敦刀剑不入的城墙,而是直接向泰晤士河上游进发,绕过米德尔塞克斯,围住伦敦,静等伦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