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2章 From Boston to Waterloo 从波士顿到滑铁卢(1774—1815)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税激起了美洲殖民地的反抗,英国议会为了平息民愤,下令废止了其中一些税项。乔治三世对废税之举震惊不已。“令我极其震惊的是,”他表示,“我发现一些子民竟然对北美一些殖民地不幸存在的叛逆行为采取姑息态度。”他对时局缺乏了解,首相诺斯勋爵(Lord North)也和他一样。诺斯勋爵身材矮胖,脾气温和,能力不佳,乔治三世很没礼貌地表示诺斯勋爵是“他的最后选择”。诺斯勋爵在北美独立战争期间的表现极其糟糕。

这场战争一开始完全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本来只是英国臣民忠诚派和激进派之间就贸易与税收问题展开的讨论,后来才渐渐提及公民权利和自由。即使在今天,这个话题的讨论仍深陷沙文主义的泥潭。伦敦方面抗议道,不列颠在英法七年战争期间将北美13个殖民地从法国独裁统治中解救出来,可作为回报,这些殖民地每年上交的只有微不足道的1400英镑。而美洲人竟称这种解救为“专制统治”,这是十分荒谬的。遭到抗议的《印花税法》(Stamp Acts)和其他贸易限制条例一样,在整个英帝国境内实施,殖民地居民享有集会权,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美洲的待遇比爱尔兰好多了。

英国虽废止了大多数税项,但却唯独保留了进口茶叶税。1773年,生意陷入困境的东印度公司被免除关税,获准往美洲运茶叶。作为其竞争对手的茶商大多是走私者,他们扮成印第安人,将这些看不顺眼的茶叶倾倒入波士顿港。由于缺乏当地的情报,大西洋彼岸的伦敦政府在数周后才得悉消息,政府反应强烈,通过了五项强制法案,下令关闭波士顿港并重申马萨诸塞州总督的直接统治。强制法案促成了1774年的费城第一届大陆国会,此次会议起草了权利宣言,宣布联合抵制英国进口产品,请求废除“惩罚”美洲贸易的相关法律。

伦敦方面拒绝了这些请求,美洲殖民地当地民兵揭竿而起。民兵随之得到了大量殖民地居民的支持,他们动机各异。一些人真心渴望自由,另外一些人则害怕伦敦方面追讨土地债务、被要求遵守英国殖民者和当地印第安人之间的条约,或者控制奴隶制。1775年4月,马萨诸塞州的英国总督试图攻占位于列克星敦和康科德的民兵基地,在战斗中,总督手下伤亡1000余人,英军仓皇撤回波士顿。1776年,先前寻求与伦敦方面和解的殖民地代表重聚费城。汤姆•佩因(TomPaine)出版了一本有共和主义倾向的小册子《常识》(Common Sense),他在书中谴责那些效忠于英国王位的人“胆小如鼠,只会溜须拍马”。7月4日,主要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发表,该宣言声称乔治三世“不配做自由人民的统治者”。其中的著名段落坚称:“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些振聋发聩的语句是欧洲启蒙运动的经典产物。不过,该宣言并不适用于奴隶或印第安人。英格兰最成功的作品—“美利坚合众国”—由此诞生了。

美洲民兵和政府军在美洲东海岸展开了长达5年的猫鼠战争。英国方面也出现了意见分歧。上了年纪的皮特对有人认为美洲“不可征服”的愚见火冒三丈。乔治三世在汉诺威招募雇佣兵,伯克批评国王利用“德国粗人”镇压“殖民地自家同胞”。战争动摇了英国国内政治,1780年,反天主教的“戈登动乱”(GordonRiots)在美洲战争如火如荼之际爆发,起因是政府放松对爱尔兰的管制。大约6万人涌上伦敦街头,此次动乱几乎持续一周时间,有200余人死亡。

美洲民兵找到了法国和西班牙这两大盟友,这两个国家报仇心切,想一雪皮特先前带给它们的耻辱。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之后,法国人加入战争,法国的支持至关重要。一支法国舰队很快控制美洲沿岸,阻止了英军的轻易调遣。1781年,英军将领康沃利斯(Cornwallis)被迫在切萨皮克湾(Chesapeake Bay)约克镇向法军和民兵指挥官兼美国未来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投降。英军战败的消息传回伦敦之后,倍感绝望的诺斯勋爵哀号道:“哦,上帝啊,全完了!”乔治三世亦深受打击。令民兵欣慰的是,英国承认约克镇投降为最终战果。1783年,根据巴黎签署的条约,不列颠拥有加拿大和印度,但却失去了一颗明珠—美洲殖民地。

约克镇投降之后,诺斯勋爵没有通过信任议案。辉格党和托利党之间旧有的团结状态被打破,无奈之下,乔治三世于1783年邀请年仅24岁的皮特之子出任首相之职,他就是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即小皮特。在第二年的选举中,小皮特赢得多数投票,这种状态持续了其后17年。小皮特虽自称独立派辉格党人,但却是一名新的托利党人,他赞成科学革新和工业革命的重商主义。他热衷于亚当•斯密的观点,后者的《国富论》一书于1776年问世,书中强调了劳动分工和贸易的重要意义。小皮特与父亲一样,能力出众,精力充沛,心机深沉,但性格却比父亲更加开朗。和其父一样,他清楚考虑不周的战争会给国家经济带来严重损失,他害怕和欧洲各国纠缠不清,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并且保证海外贸易有利可图。

英国不是把美洲败给了欧洲竞争对手,而是败给了略微体面却也更加激进的力量:自治。英国国内民众并没觉得多么羞耻,更多的是一种饶有兴趣的无奈情绪。1785年,新任美国大使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抵达伦敦,乔治三世和蔼可亲地表示,自己想成为“和独立国家美国交好的第一人”。美国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却面临着更加严酷的未来。美国第一次征税用作自我保护,在接下来的15年间,美国人均收入下降了46%。不列颠的人均收入却在上升,部分是通过和前殖民地美国做贸易。在法国,美国独立战争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民粹主义革命迅速发展,而对此波旁王朝压根儿无法遏制。1789年,巴黎市民起义,攻占了巴士底狱。年轻的小皮特和改革派英国人起初对法国革命持欢迎态度。法国似乎只是在走英国一个世纪前走过的老路。英国诗人华兹华斯(Wordsworth)称:“能活在那样的黎明中是何等幸福。”在英国“相应的组织”形成,好与法国的盟友保持联络。

当时,美国和法国的形势催生了辉格党的新型激进主义。激进派贵族查尔斯•詹姆斯•福克斯(Charles James Fox)和威尔士亲王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后者是一个生性风流、头脑聪明、有教养的年轻人,并继承了汉诺威家族一贯父子相对的传统。两人还有伯克这个盟友。伯克昔日支持美洲起义军,如今是一名著名辩论家兼评论家。福克斯背地里叫乔治三世“笨蛋”,伯克则批评皇室赞助制度和所谓的“腐败选区”,即由土地贵族出资赞助的小选区,通常选民很少。伯克唯独对法国革命毫不留情,言辞犀利。他认为法国革命“推翻了君主,却没有恢复自由”,法国不应该一味革命,同时还应该开展社会和经济改革。他精明地预测道,法国不是走向改革,而是走向专制。伯克的批评之语是英国保守主义的经典阐释。

小皮特仍然是个乐观主义者。巴士底狱被攻陷3年之后,他在1792年的预算案演讲里预言道,欧洲将迎来15年的和平时期。他的预言在一年内便被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