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节 突骑施汗国 54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阿史那忠节兵败以后,周以悌劝他不要入朝,并建议他通过厚赂宰相宗楚客和纪处讷“请留不行。仍发安西兵并引吐蕃以击娑葛,求阿史那献为可汗以招十姓,使郭虔瓘发拔汗那征甲马以助军用。既得报仇,又得存其部落” 63。阿史那忠节的建议反映了北庭都护府诸将领的外交政策,即对内,册立阿史那弥射系为十姓可汗以取代阿史那步真系;对外,联合吐蕃对付突骑施。这一政策遭到了以郭元振为代表的安西都护府多位将领的反对,他们认为唐朝之大患是吐蕃而非娑葛,主张承认突骑施政权。最初,唐朝采纳了北庭都护的意见,以牛师奖出任安西副都护,发甘、凉以西兵联合吐蕃讨伐娑葛。娑葛在获悉这一消息的当天就“发兵五千骑出安西,五千骑出拨换,五千骑出焉耆,五千骑出疏勒” 64。708年,突骑施杀牛师奖于火烧城,进陷安西,断四镇路,上表求宗楚客头,并致书郭元振道:“与汉本来无恶,只仇于阙啜。而宗尚书取阙啜金,枉拟破奴部落,冯中丞、牛都护相次而来,奴等岂坐受死!又闻史献欲来,徒扰乱军州,恐未有宁日,乞大使商量处置。” 65此后(不到一年),唐朝改变方案,以郭元振为安西大都护,709年秋,正式承认了突骑施汗国,册封娑葛为贺腊毗伽钦化可汗,赐娑葛名守忠,遮弩名守节。于是,娑葛与后突厥汗国断绝关系,忠心耿耿地为唐朝守卫西疆。

711年,娑葛在抵抗后突厥军队的战斗中阵亡。据突厥鲁尼文《暾欲谷碑》记载:“离黠戛斯而归。由突骑施可汗处来一侦谍,此乃其报告……彼如此说:‘突骑施可汗今已出发,十箭之众已倾朝来犯,唐人亦有一军待发。’”暾欲谷说:“予下令军队出发,余攀过金山山林,其地无道路;吾人渡过曳咥河,其地无津筏。吾人继续(前进),在夜里,安抵(Bo1cǔ)。吾人进攻,掠(其营)……奋勇前冲,有如原火……击溃乏,俘其可汗,其叶护及设,彼等就地杀之。” 66被杀的突骑施可汗应当是娑葛。此战在鲁尼文《阙特勤碑》及《毗伽可汗碑》中也有记载。据《阙特勤碑》记载,阙特勤21岁败沙吒将军,26岁灭黠戛斯、突骑施。67

娑葛去世以后,汗国统治的十四姓故地出现了混乱局面。716年,车鼻施部人苏禄于危难之时担当了稳定突骑施汗国的重任。苏禄原是官职名,指军队统领。娑葛既殁,十四姓部落有的降服后突厥默啜,有的归顺西突厥阿史那献,苏禄“裒拾余众,自为可汗”,“善抚循其下,部种稍合”。 68苏禄“性尤清俭,每战伐,有所克获,尽分与将士及诸部落。其下爱之,甚为其用”,“众至二十万”,于是“复雄西域”。 69苏禄称汗标志着突骑施汗国的政权从突骑施部转到车鼻施部,所以,史学界又称之为车鼻施汗朝。

阿拉伯人征服河中地区以后,突骑施汗国成为唐朝西部边陲的屏障,唐朝改变了扶立阿史那氏汗裔的传统政策,加强了与突骑施首领的关系。715年,唐朝使王惠持节册拜苏禄为左羽林大将军、金方道经略大使。716年,苏禄自立为毗伽可汗。718年5月,苏禄被唐朝封为顺国公,719年,唐使解忠前往突骑施册封苏禄为毗伽忠顺可汗,令其守卫西部边疆,防御阿拉伯人东侵。722年,册封西突厥汗室阿史那怀道之女为金河公主,嫁给苏禄。

在抵御阿拉伯人和防卫唐朝西部边疆的战争中,苏禄做出了重要贡献。723年和724年,苏禄领兵两次击退阿拉伯人对唐朝属地拔汗那的入侵。三年之后,苏禄又领兵攻入河中地区,为唐朝收复了捕喝城(不花剌),甚至挥军西进,攻至呼罗珊。730年,苏禄为唐朝收复了撒麻耳干城,在此次战役中,阿拉伯人增援部队也全军覆没。

势力强大之后,苏禄不再珍惜与唐朝的友好关系,发动了历时3年(734—736)的对唐战争。734年,突骑施遣使者阙·伊难如赍银瓶、香子、赤縻等厚礼,越唐界,逾葱岭,往结吐蕃,为边军所获。70唐将刘涣据降人何羯达所告,断定突骑施“图陷庭州”,乃兴兵攻杀阙俟斤,夺其羊马。 71唐朝在处理这一事件之时保持了克制态度,明知“踪迹已露,然后行诛,边头事宜,未是全失”,仍以“朕以擅杀彼使,兼为罪责,北庭破刘涣之家,仍传首于彼。可汗纵有怨望,亦合且有奏论;朕若不依,举兵未晚”。 72唐朝答应赔偿阙·伊难如损失的羊马,至于阙·伊难如的越界,明知“如此不捉,更捉何人”,仍将所获物品尽皆“送还赞普,其中一物不留” 73。但苏禄蓄意扩大事态,以马价不足、礼品被扣为辞,兴兵犯边。

735年春,突骑施进寇拨换城,守将朱仁惠中箭身亡。唐朝指示北庭都护盖嘉运“简练骁武,扬声大入”,以分突骑施之势;从内地调兵遣将,限期河西节度副使牛仙客“拣练骁雄五千人,即赴安西,受王斛斯处分”;致书突厥可汗,约其会攻突骑施,许以事捷之日,“羊马土地,总以与儿,子女金帛,别有优赏”。与此同时,唐朝采取了一些政治措施:重新扶立阿史那氏汗裔,以阿史那献之子“史震袭父可汗”;传谕中亚诸国王、叶护,令其反抗苏禄,“能伺其隙,各有诛夷”,“富贵之举,彼贼是资”。 74唐朝甚至打算引大食兵攻苏禄,唐廷指示河西牛仙客、安西王斛斯,令其“星夜倍道,与大食计会”,请其发兵助击。

735年夏,安西使臣张舒耀返,带来“大食东面将军呼逻散诃密”(指呼罗珊总督阿萨德)复书,答应“四月出兵” 75。是时,阿拉伯应约出兵,苏禄为免腹背受敌,一方面遣哥德都耽、安胡处半泥奉使前往与唐朝谈判停战;另一方面,亲自率精骑渡阿姆河,入吐火罗境,抵御呼罗珊总督阿萨德,败归。是年秋,进犯庭州,冬始围解。736年,突骑施势力减弱,不再构成威胁。

苏禄自西败于阿拉伯人和东败于唐之后,国势日衰,众叛亲离。晚年,苏禄“愁窭不聊,故卤获稍留不分,下始贰矣。又病风,一支挛,不事事”。于是,苏禄麾下重臣大首领莫贺达干和都摩支(又作都摩度、都磨度)所统二部强盛起来。二部首领共同策划了推翻苏禄的政变,于737年底至738年初之间,夜攻苏禄,杀之。76此后,突骑施汗国分裂成对立的黄、黑两部,两部围绕汗位继承展开内战,汗国走向衰亡。

突骑施汗国的两派的斗争史称黑、黄二姓之争。黄姓、黑姓指突骑施汗国下属诸部体质外貌的差别,突骑施部和处木昆部民属于黄姓,具有黄发、多须鬓的体质特征;车鼻施部属于黑姓,具有黑发、黑眼睛的特征,属于纯蒙古利亚人种。开国元勋乌质勒系属于黄姓;苏禄属于黑姓。

苏禄死后,部将莫贺达干和都摩支之间的矛盾公开化,两部之间随之发生火并。在斗争中,莫贺达干拥立黄姓为可汗;都摩支拥立“苏禄之子吐火仙为可汗,以辑其余众,与莫贺达干自相攻击” 77。苏禄可敦及其拥护者在塔拉兹(Talas)城立黑姓可汗尔微特勤。突骑施汗国出现了三位可汗并立的局面。

738年,吐火仙可汗攻打莫贺达干,莫贺达干因势孤,向唐朝碛西节度使、北庭都护盖嘉运求援,吐火仙与黑姓可汗尔微特勤联兵拒唐。“莫贺达干与盖嘉运率石国王莫贺咄吐屯、史王斯谨提共击苏禄子,破之碎叶城,吐火仙弃旗走,擒之,并其弟叶护顿阿波。疏勒镇守使夫蒙灵詧挟锐兵与拔汗那王掩怛逻斯城(即塔拉兹),斩黑姓可汗与其弟拨斯,入曳建城,收交河公主(应为金河公主)及苏禄可敦、尔微可敦而还。” 78 740年,盖嘉运带吐火仙到长安,唐玄宗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