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节 手工业和城市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在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点首先从中亚各城具有专门的手工业和本地特产中反映出来。

阿拔斯王朝统治初期,中亚大多数城镇已经形成了专业性很强的手工业,其中,以纺织业最为发达。据穆卡达西提供的一份中亚城市和地区对外出口货物的清单反映,9—10世纪,除了以往有名的纺织业中心,即不花剌、撒麻耳干、花剌子模、尼沙普尔、赫拉特、莫夫、锡斯坦外,中亚一些较小的城市也发展为新兴的纺织中心。在河中地区,撒麻耳干城西北的克尔米涅输出小桌布(或餐巾),达布西亚和维达尔(Wadhar)输出维达尔布,这种布被巴格达一位素丹称为呼罗珊缎子,从拉宾赞输出祈祷时跪用的小地毯。204在锡尔河流域,费尔干纳和白水城输出白布,吉扎克(Dizak)输出上好羊毛和毛料,白纳肯特(Banakath)输出突厥斯坦布,赭时(石国)输出祈祷用的小毯、亚麻子。在呼罗珊,尼萨城和阿比瓦尔德城以它们的丝织品和该地妇女纺织的布料出名。在塔巴里斯坦,工匠们制作纺织长袍和面纱用的布料和织品,还大量出口粗线布料。可以肯定,9—10世纪,中亚各个地区都有其纺织业中心。

纺织业普遍发展的同时,纺织品的质量也有极大提高,这一点从中亚出口的纺织品在西亚和北非市场上畅销的情况反映出来。据《不花剌史》记载, 9—10世纪,在不花剌大清真寺附近有一个纺织工场,编织地毯、门帘、窗帘布(雅兹迪布)、垫子,其产品销往叙利亚、埃及和罗姆(小亚细亚一带)等地。不花剌附近的赞丹纳村生产的赞丹纳布几乎与锦缎等价,这种布料销往克尔曼、法尔斯、伊拉克等地,特别受到统治上层的青睐,成为哈里发、各地总督和王公贵族袍服的材料。花剌子模绿洲生产的毛毯、床单、锦缎和丝绸十分有名,其中,棉织和丝织的斗篷与面纱大量出口。撒麻耳干生产的银白色织品(即Simgun)享有盛誉。在呼罗珊,驰名的商品是尼沙普尔和莫夫的丝绸、棉纺织品,据穆卡达西记,尼沙普尔纺织各种各样的白布,还有制作包头巾的纺织品、羊毛织品和生丝。萨拉赫斯制作的头巾主要用于出口,面纱上绣着美丽的金线。

除了纺织业外,8世纪兴起的造纸业在此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最早开始造纸业的撒麻耳干的产品已经闻名于世;在更多的城市和地区也兴起了造纸业,如位于不花剌和撒麻耳干之间的卡尔明尼亚,生产纸巾。

农牧林产品的加工形成了地区特色产品。在锡尔河流域,石国生产制皮(从突厥人那儿进口并硝制)、马皮披肩、马鞍、箭袋、帐篷、斗篷;在河中地区,花剌子模生产腊制品、白杨树皮、鱼胶和鱼骨,琥珀、蜂蜜和榛果,以及独木舟;据伊本·豪卡尔说,阿姆河上游的瓦罕地区产麝香;巴里黑的葡萄、无花果、石榴被制成蜜饯和果汁,巴里黑西部朱兹赞的许多产品主要是出口,尤其是毛皮,毛皮在此鞣制,销往整个呼罗珊地区。 205莫夫地区生产芝麻油、调味品、芳香剂和吗啡,以及各种各样优质的蛋糕。206在吐火罗斯坦,9世纪的塔里寒是重要的城市,据说这里制作的塔里寒毡很有名。207在锡吉斯,生产海枣,并出口棕榈纤维绳子和芦苇席。208在里海东南角的阿斯胡拉达赫海湾的卡布德·贾马赫地区,生产大量生丝,在鲁阿德城出口卡兰吉木料,卡兰吉木是一种能产生甜味的木材,它是塔巴里斯坦山区特有的最好木料 209,雷伊的手工艺人用它制成碗和其他用具。

9—10世纪,中亚地区手工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是矿产的开发。在锡尔河流域:费尔干纳一些山区成为矿业中心,拔汗那开采铁、锡、银、水银、铜、铅,以及焦油、绿松石等,还有沥青;俱战提的卡拉马扎尔(今塔吉克斯坦忽毡北偏东50多公里处)开采白银,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胡尔达兹比赫谈到,在距石国7法尔萨赫(43.7公里)的伊剌克和比兰坎克(Bilankank)有银矿。在826—827年,石国与银矿两处的收入共计607100穆赛雅布银币。210现已发现了伊剌克采矿场遗址,据研究,此矿的开采技术很高,建有竖井、斜井、水平坑道、通风装置、排水系统和向地面输送矿石的设备,一些坑洞还安有木制坑架。由于伊剌克产银,故萨曼王朝在当地建立了一个铸币厂。 211据伊本·豪卡尔记,伊斯塔拉夫尚(指乌拉秋别)近郊的马尔斯曼达和明克出产铁,产量很大,铁矿不仅满足费尔干纳的需要,还输往呼罗珊和伊拉克等地。《世界境域志》一书也提到,马尔斯曼达每年举行集市,向周边地区推销当地产的铁制品。

在河中地区,不花剌开采硝石,苏对沙那出铁,渴石产盐,位于泽拉夫善河上游北岸的奥布尔顿村(今塔吉克斯坦西北部)出产铁、金、银和矾。在泽拉夫善河上游南岸地区,在卡什卡河流域形成采盐中心,达尔瓦兹、鲁善、什克南和巴达克山等地开采金、银矿和红宝石、天青石露天矿。212巴达克山除了金、银矿外,还以宝石著名,其中,红宝石矿产于亚姆坎城附近,拉兹瓦尔矿产青金石、纯岩石水晶,直到13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卡兹文尼还谈到许多细节,他提到石榴石,“一种像宝石一样的石头”。巴达克山出产石棉,阿拉伯人称之为“吸油绳石”,因为它可以用作油灯的捻绳。捻绳沾上油污后,只要放到火上烤,就会变成新的一样。穆卡达西说,巴达克山人用石棉纤维编织成餐桌上使用的席子,一旦沾上油脂,就放到火炉上烤,然后就会变得非常清洁。穆卡达西还谈到一种发光的石头,它在漆黑之夜可以照亮周围,这种石头可能是某种发磷光的萤石。 213巴达克山东面的瓦罕在10世纪以银矿著名,在瓦罕的河床里还发现了金矿。

在呼罗珊,据伊斯塔克里记,尼沙普尔铸造铁制器皿、针和小刀,里凡德地区还出产著名的尼沙普尔绿松石。 214阿斯巴拉(伊斯法拉)有大煤矿,那里的山“由黑石构成,这种黑石燃烧时像烧炭一样”。赫拉特锻造钢材,并发现了金子。徒思有铜、铅,周边地区还发现了绿松石、孔雀石和被称为“萨塔卢姆的宝石”,这些宝石卖到努坎(Nûkân)市场。2159世纪,努坎城以蛇纹岩制成的石缸(巴拉姆)著名,石缸大量出口,还有金、银、铜、铁矿井,附近地区制作金、银、铜、铁,利润可观。216巴里黑附近有铅矿、矾矿和砷矿,该城的肥皂制造很有名。217

在阿富汗地区,喀布尔河河源东岸有著名的银矿,阿拉伯人称之为班杰希尔,从这里可以获得大量的稀有金属,据伊本·豪卡尔记,班杰希尔城位于一个山上,住着1万名矿工。218萨法尔王朝统治时期,班杰希尔成为一个铸币城市,钱币迪尔汗刻有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名字。 219班杰希尔的银矿直到13世纪初期仍在开采,阿拉伯地理学家雅库特对这些银矿及矿工有详细的记载。据他说,整个山都被掏空变成大洞穴,矿工们在此靠火炬照明,在一碗碗的泥土中作业,他们完全过着一种赌博的生活,一朝富裕翌日返贫的故事比比皆是;挖一个新的竖井就要轻易地投入30万迪尔汗(合12000英镑)。22014世纪游历此地的地理学家伊本·白图泰说,此地再没有发现银矿了,仅仅有一些废弃不用的从前作业的坑道。221

由于大量采矿,矿产加工业也相应得到了发展。在穆卡达西列举的出口货物清单中,金属及金属制品是中亚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石国的剪刀,费尔干纳和白水城的武器、铜、铁,沙尔吉(Shalji)的白银,“这些物产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