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节 塔吉克民族的形成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Mulk, The Book of Government or Rules for Kings, p.18.

29 R. N. Frye,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 4, p.112.

30 据俄国学者巴托尔德考察,萨曼村位于巴里黑省区,此说得到了美国学者J.桑德尔斯(J. Saunders)的赞同,苏联学者A.谢苗诺夫(A. Semenov)认为,萨曼家族来自帖尔穆兹,即东经67度、北纬37度附近的一个村子,参见许序雅:《中亚萨曼王朝史研究》,第19页。

31 王治来:《中亚史》第1卷,第96页。王治来:《中亚史纲》,第301页说,阿拔斯王朝在826—827年将不花剌城年税额定为19.4761万迪尔汗,折合成吉特里夫币为116. 8567万。现以后者为准。

32 许序雅:《中亚萨曼王朝史研究》,第26页。

33 Narshakhī, The History of Bukhara, p.12.

34 许序雅:《中亚萨曼王朝史研究》,第28页。

35 许序雅:《中亚萨曼王朝史研究》,第28—29页。

36 许序雅:《中亚萨曼王朝史研究》,第200页。

37 “萨曼王朝埃米尔世系表”见附录一。

38 许序雅:《中亚萨曼王朝史研究》,第46页。

39 同上书,第46—47页。

40 许序雅:《中亚萨曼王朝史研究》,第47—48页。

41 事件过程参见Nizam al-Mulk, The Book of Government or Rules for Kings, pp.190-206。

42 Nizam al-Mulk, The Book of Government or Rules for Kings, pp.106-107.

43 许序雅:《中亚萨曼王朝史研究》,第215页。

44 同上书,第216—217页。

45 关于这段史实,史书的记述各不相同。居兹加尼(Juzjani)的Tabakat-i-Nasiri记载说,在博格拉汗退出不花剌城以后,努赫二世派人与赛布克特勤联络,双方在基什(Kish / Kash,即渴石,Kesh)达成协议,于是,赛布克特勤进军呼罗珊,打败了阿布·阿里,此后,努赫二世和赛布克特勤的联军又于994年11月在赫拉特打败阿布·阿里。巴托尔德依据‘Utbl Martini的记载说,在喀喇汗朝布格拉撤出不花剌后一个时期,赛布克特勤应努赫二世邀请而在河中地区出现,赛布克特勤宣誓效忠于努赫二世。于是双方联合起来,共攻阿布·阿里。994年,联军打败了阿布·阿里。马合木在尼沙普尔取代了阿布·阿里。R. N. Frye,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 4说:在994年8月,努赫二世与赛布克特勤在呼罗珊打败阿布·阿里和法伊克联盟。阿布·阿里和法伊克都逃到古尔甘,重新集结力量。努赫二世授给赛布克特勤及其儿子马合木荣誉称号,以示酬谢;并把呼罗珊总督之职授给了马合木以取代阿布·阿里。

46 R. N. Frye,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 4, p.113.

47 Ibid., pp.111-112.

48 Ibid., p.111.

49 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北之巴米安,在《大唐西域记》中记为“梵衍那”,《新唐书》记为“帆延”。

50 R. N. Frye,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 4, p.119.

51 Ibid..

52 R. N. Frye,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 4, p.119.

53 R. N. Frye,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 4, p.114.

54 Ibid..

55 Nizam al-Mulk, The Book of Government or Rules for Kings, pp.15-16.

56 Nizam al-Mulk, The Book of Government or Rules for Kings, p.17:胡吉斯坦又称阿拉伯斯坦,位于伊朗西南部,西与伊拉克接壤,南临波斯湾。从伊斯兰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时期起,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和伊拉克等地陆续迁入,如今阿拉伯人占该地人口总数的80%,阿拉伯斯坦被称为伊朗的“油库和气罐”。据统计,这一地区的石油储量占伊朗全国石油储藏量的90%,产量的91%;天然气产量的93%。伊朗每年国民总收入约200亿美元,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占170亿美元。由此可见,这一地区在伊朗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摘自《西亚非洲》1981年第3期,第74页)。

57 Narshakhī, The History of Bukhara, p.34.

58 R. N. Frye,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 4, p.98.

59 许序雅:《中亚萨曼王朝史研究》,第119页。

60 Narshakhī, The History of Bukhara, p.34.

61 据阿拉伯史家萨姆阿尼(Sam‘ani,卒于1167年)的《世系书》,萨曼家族的努赫·伊本·阿萨德攻占葛逻禄汗国的伊斯费贾勃(白水城)是840年,原因是回鹘西迁侵扰了葛逻禄。

62 参见华涛:《回鹘西迁前后西部天山地区的突厥语诸》,《民族研究》1991年第5期。

63 〔塔吉克〕 M. S.阿西莫夫,〔英〕C. E. 博斯沃思主编:《中亚文明史》第4卷(上),第120—121页。

64 〔苏联〕威廉·巴托尔德:《中亚突厥史十二讲》,罗致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1页。

65 W. Barthold, Turkestan Dawn to the Mongol Invasion, p.224, note 1.

66 A.Vambery, History of Bokhara, p.62.

67 Narshikhī, The History of Bukhara, trans. by R. N. Fry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