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4章 克努特大帝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死了,但刚勇者埃德蒙还有两个孩子,分别叫爱德华和埃德蒙。克努特将他们送到瑞典,让同父异母的哥哥奥洛夫(Olof)悄悄杀死他们,但奥洛夫同情这两个孩子,秘密将他们送到匈牙利,远远超出了克努特的控制范围。

克努特实行严厉的统治,这让他受到了空前欢迎。他在牛津召开会议,规定英格兰人和丹麦人都必须遵循埃德加国王制定的法律,并使之成为了所有臣民都必须遵守的法典,无论国籍如何。在克努特的统治下,一个丹麦族群在伦敦繁衍生息开来。在河岸街有一条丹麦人街道,在威斯敏斯特有一个丹麦人教区,这两个地方都有丹麦人的圣克莱门特教堂(Church of St. Clement)。【54】克努特将英格兰分为4个区域,将大部分土地授予自己的朋友【55】,使许多丹麦人富贵起来:哈康、哈拉尼(Hrani)和艾利夫(Eilifr)等人都成为大领主(jarls)——这个词本是斯堪的纳维亚的头衔名称,后来演变成英语中的“伯爵”(earl),替换了旧时撒克逊的“郡长”(ealdorman)称谓(尽管郡长作为地方政府职衔一直留存到1973年才被取消)。克努特还任命了一批地方政府官员,也就是每个郡的治安法官,后来称为郡治安官(shire-reeves)或郡守(sheriffs)。现今的英格兰仍有该职位,他们现在扮演的角色多是仪式性的,比如每年戴着鸵鸟羽毛拜见女王一次。但11世纪的郡守地位更像是美国狂野西部中的形象,要骑马四处巡游,时不时除恶扬善。



英年早逝


现在,克努特成为斯堪的纳维亚著名的“克努特大帝”,但在英格兰,他最为人铭记的事情是1023年的一起事件:他试图阻挡南安普顿的海潮。据说这是因为他陷入了自大的幻想中,认为自己作为斯堪的纳维亚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已经拥有了控制海洋的力量。他在给自己辩护时说,自己这么做,仅仅是想向那些溜须拍马的朝臣证明,他也是个普通人,他说:“我想让所有人知道,国王的力量其实虚无而弱小,只有一个人应当被称为王,那就是我们神圣的上帝,天空、陆地和海洋都听命于他!”

然而,这个故事在流传中逐渐扭曲,很可能是那些农民们在口口相传中误会了它的本来意义,从而变成了他们听说有一个丹麦国王朝大海叫嚣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做太过聪明的事,因此大部分人的智商其实根本无法理解。

但是,如果你真要四处去砍掉人们的耳朵,不让他们传谣言,最后你只能发现,在你身边只剩下阿谀奉承之徒。这个故事是在克努特之后一个世纪才开始出现的,所以很难辨别其中到底有多少真实性,也很难弄清楚为什么它会流传甚广。照理来讲,对于生活在克努特统治下的人来说,关于他砍掉所有人质的手和脚的故事应该更让人印象深刻。

在南安普顿事件之后,克努特不再整天戴着王冠,而是将它放在王宫中的神像上。他甚至还为东安格利亚之王圣埃德蒙在伯里(Bury)的圣殿捐款,为祖辈当初的无礼举动赔付迟到的歉意。(艾德蒙曾经向四处劫掠的维京部族提出建议,让他们考虑皈依基督教,并将耶稣的漫长历史精简了讲给他们听,但他们拒绝了。)国王还对教堂出手慷慨,晚年甚至亲自前往罗马,希望上帝能够忽视他曾经犯下的杀孽。

同时,克努特下令摧毁所有异教的神像,并终于下令禁止一夫多妻制,在克努特的法律之下,“凡是不能约束自己婚姻的外国人,都将遭到驱逐,带着他们的家什和罪孽离开此地”。这么做是为了保护人们的灵魂免受“地狱之火”的折磨。实际上,他的宗教热情越发高涨,不仅将所有在安息日工作的人都驱逐出境,而且假如主人强迫奴隶在这一天工作,那么奴隶将获得自由。克努特还规定,如果男人犯了通奸罪,那么他将受到谴责;但如果女人犯此罪,她将受到“公开羞辱,她合法的丈夫将得到她所有的财产……而且她将遭受割去耳鼻的酷刑”。法律还有诸如“忠诚地爱国王克努特”的规定,等等。

但克努特本人对待这些规定的态度却很散漫,当涉及他自己的需求时,他的表现很有斯堪的纳维亚的风格。大部分国王都有情妇,但克努特却继续保持丹麦的传统,他有一个主要的情人,或称伴侣。所以当他成为国王时,并没有与艾尔夫吉弗离婚,他直接娶了艾玛,并将艾尔夫吉弗送到丹麦做王后,养育两个儿子斯韦恩和哈罗德,而艾玛则继续留在英格兰。两个家庭并不友好,在艾玛的自传中,她只是简单地提到了此事:“据说国王与另一个女人也生了孩子。”

在1031年成书的《生活之书》(The Book of Life)中,有一幅克努特和艾玛的画像,这本书至今仍保存在温切斯特大教堂。这本书的灵感来自《启示录》(Book of Revelation)中的一段,说在审判日这天,死去的人将接受评判,评判的依据是一本名叫“生命册”(Book of Life)的巨大账簿,上书了每个人生前的功过。在每个信教的家庭中,都保留着他们自己的版本,上面写有注定能在死后进入“天堂”的名单,因此,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名册上,而不愿死后被投入地狱之火,遭受无尽折磨。幸运的是,艾玛和克努特的名字都在名册之上,所以他们去世后“注定”能够进入“天堂”。书中还附有一张图片,显示了艾玛和克努特夫妇一起将一个巨大的十字架放在教堂的祭坛上,这是中世纪早期的国王罕有的画像,尽管从这幅画里,除了知道他留着胡须之外,我们也读不出更多的信息。关于克努特的外貌,书中形容他“格外高大壮硕,是最为英俊的男人,除了他的鼻子有些碍眼,鼻翼窄细,鼻梁高耸,鼻头是明显的鹰钩状”。根据13世纪冰岛的《克尼特林传说》(Knytlinga Saga)注20记载,克努特大帝的眼睛“比任何人都要好看,既英俊迷人,又透射出敏锐的目光”。【56】

图中的克努特国王身旁伴随着一群圣洁的天使,随着年纪渐长,他对于宗教的花费越发铺张招摇。他来到诺曼底的圣欧麦修道院(monastery of St. Omer),在这里放声哭泣,捶胸顿足,状似疯癫,并赐下了大量的礼物。阿尔弗雷德大帝和许多其他名人长眠的温切斯特新大教堂落成时,他还曾赐予一个巨大的金银制成的十字架。

然而,这么做主要还是出于政治原因。这个时代最强的力量仍是神圣罗马帝国,它的领域基本覆盖了今天的德国,尽管皇帝对很多小公国都只有名义上的统治权。但他的确对教皇有很大影响力,作为丹麦国王的克努特意识到,如果得到教廷的支持,那么他统治国家将会容易得多。

11世纪正是所谓的“黑暗年代”(Dark Ages)【57】行将结束的时候,而所谓的“中世纪高速发展时期”(High Medieval Period)即将到来。我们熟知的很多中世纪代表物,如石头城堡和基督教堂,正是在后面这个时期修建的,当然还包括各地兴建的许多修道院,以及后来出现的第一所大学。教皇在欧洲事务中的地位也逐渐确立,直到此时,教皇才真正成为欧洲政治中强有力的角色,对各国君主都发挥着重要影响。这一现象的出现,部分是由于教育的普及,而教育是掌握在基督教手里的。同时,基督教还掌握着相当部分的产业——修道院拥有大量的土地田产,并在畜牧业等行业中占有很大份额(僧侣们养了很多种类的羊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