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1章 Walpole and Pitt the Elder 沃波尔和老威廉•皮特(1714—1774)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但他渐渐变得懒惰和暴躁,他和王后都憎恶自己的儿子弗雷德里克(Frederick),一如他父亲曾厌恶他一样。有一次,王后看见弗雷德里克在大街上走,她说道:“我希望地面此刻开裂,把这个畜生打入十八层地狱。”汉诺威家族的人无法做到和蔼可亲,哪怕对自己人。



沃波尔,擅长政党政治,他是促成下议院在政府中地位得到显著提高的首位英国首相。

乔治二世缺乏个性,不过他不失为一位行事谨慎的君主。在有关宪法的事情上,他“看谁敢做我亲身证明不恰当的事”。他和沃波尔讲和,沃波尔继续执政了15年。沃波尔邀请肯特在诺福克为他修建了宏伟的霍顿庄园,他为这座庄园搜集了一批艺术品,一部分是用自己的薪水,一部分是赊账购得。1728年开演的《乞丐歌剧》(Beggar’s Opera)大受欢迎,剧中讽刺了沃波尔,他也是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一书中财政大臣弗里姆纳普(Flimnap)的原型。1734年,他在王后面前夸口说:“夫人,今年欧洲有5万人被杀,但没有一个是英国人。”

最终使沃波尔烦恼的正是他强烈反对的外国冒险主义。西班牙海盗骚扰伦敦的远洋贸易,商人们向沃波尔施加压力,要求他采取行动。年轻的议会演说家威廉•皮特(William Pitt)要求英国向西班牙开战,此举令年迈的马尔堡公爵夫人大悦,她死后给皮特留下了一大笔遗产。1738年,沃波尔和西班牙达成和解,不过双方对执行的意见分歧导致了1739年战争的爆发。这就是人所共知的“詹金斯的耳朵战争”(War of Jenkins’s Ear)。英国船长罗伯特•詹金斯(Robert Jenkins)称自己的一只耳朵被西班牙人割掉,皱巴巴的耳朵被呈交给议会。沃波尔认为全民的好战情绪令人不快,他表示:“他们现在斗志激昂,可是他们很快就会愁眉苦脸。”这场战争和新一轮西班牙和法国的敌对状态并无二致,1741年大选之时,首相长期的优势地位有所减弱。1742年,沃波尔没有通过不信任动议,只好回到上议院,据说他的落败是当时首次发表的童谣《谁杀死了知更鸟?》(Who KilledCock Robin?)的材料来源。

新政府仍由辉格党人主宰,辉格党当时的领导人是纽卡斯尔公爵(Duke ofNewcastle)佩勒姆兄弟(Pelham brothers)。据说他们两兄弟有“掌权的天赋,却没有治国的才能”。曾在汉诺威拥有绝对权力的乔治二世哀叹自己在伦敦缺乏权威:“大臣们是这个国家的国王,我在这儿什么都不是。”有些人甚至希望他连国王都当不成。1745年,“老僭王”的儿子波尼王子查理(Bonnie Prince Charlie)再次在苏格兰竖起反叛的大旗。苏格兰高地人一呼百应,组成军队南下迎击英格兰国王,按说这也是他们的国王。英国政府派坎伯兰公爵(Duke of Cumberland)迎战查理•查理领兵一路来到英国中部德比,由于缺少当地人的呼应,查理最终失败。坎伯兰公爵将查理赶回苏格兰,一直赶到苏格兰北部的因弗内斯(Inverness)。1746年4月,在可洛登(Culloden)的战役打响,查理临阵脱逃,他的贴身保镖称他为“该死的意大利懦夫”。

苏格兰高地叛军兵力不敌。他们“像野猫一样”拼死反抗,但却节节败退,死伤无数。苏格兰人遭受屠杀,他们的家族权力终结,他们的格子呢着装被禁止,他们的领导人被处死或囚禁起来。查理逃之夭夭,从此在法国和意大利过着动荡的流亡生活。坎伯兰公爵因冷酷无情被人送上“刽子手”(Butcher)的绰号,不过大多数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松了一口气,旷日持久的斯图亚特争斗终于画上了句号。

原先反对纽卡斯尔公爵所领导辉格党政府的平民百姓如今簇拥在威廉•皮特身边。他头脑聪明,口才流利,冷淡超然。他在伦敦大街上的反法演讲深受欢迎,他与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和莱斯特庄园一派私交甚好,因此乔治二世极不想对他委以官职。皮特反对拨款继续与法国交战,这更使他成为乔治二世的眼中钉。在1743年的在德廷根(Dettingen)的战役中,乔治二世甚至成为最后一位亲自上战场指挥作战的英国君主,他以59岁的高龄翻身下马,手持宝剑朝敌军冲去,最终英军获得大捷。

1746年,皮特的地位再也不容小觑,他被委任为财政大臣。由于皮特拒绝收受贿赂,这振奋了同僚们的士气。纽卡斯尔公爵仍是政府首脑,皮特却成为政府策划人和下议院掌舵人。他的政策非常明确。他一直反对沃波尔的不抵抗政策,也同样反对欧洲战争。他不喜欢常备军,既因为他们花费高昂,也因为他们给政界注入好战性。他声称,“我们应该用资金和船只支持欧洲大陆的盟友”,不过“鼓励大量英国人以战争为业对我们的自由而言是危险的,也会破坏贸易”。

欧洲以外的世界截然不同,而在英国,皮特十分有闯劲儿。1756年,米诺卡岛(Minorca)被法国夺走,大量民众涌上大街要求英国为夺回该岛而战。皮特在一片激昂的战争情绪中初露锋芒,一举成名。他被誉为“伟大的下院议员”(Great Commoner),堪称第一位真正受欢迎的政治家。约翰逊博士认为“沃波尔是国王给予民众的大臣,皮特则是民众给予国王的大臣。”

1756年至1763年之间的七年战争(Seven Years War)波及全球,被认为是第一场真正的“世界战争”。矛盾的源头在欧洲大陆,基本上是与腓特烈大帝统治下日益崛起的普鲁士结盟的英格兰,和法国、西班牙和俄国三国同盟之间的矛盾。战争很快蔓延到这些势力在美洲和亚洲发展迅速的交易站。英国的立场和国王相同,明确支持普鲁士,这表现在很多酒馆以普鲁士国王和盟军将军格兰比侯爵(Marquis of Granby)命名。皮特尽量避开这场战争,向普鲁士提供资金和一些军队,但把主要精力放在海军和海外。



威廉•皮特,伯爵,他在欧洲、印度、美洲部署的全球战略为大英帝国奠定了基础。

在印度,莫卧儿王朝瓦解,一位法国将军约瑟夫•迪普莱(Joseph Dupleix)趁机从英国东印度公司手中夺取马德拉斯(Madras),从而控制了印度南部大部分地区。迪普莱势如破竹,直到被时年23岁、才能出众的尉官罗伯特•克莱夫(Robert Clive)阻截。1756年,一名印度官员奉法国人之命抢占了该公司位于加尔各答的交易站,他在交易站的地窖里囚禁并闷死了123名欧洲人,这被后世人称作“加尔各答黑洞”(the black hole of Calcutta)。克莱夫率领一支3200人的军队前来报仇,他在普拉西战役(the battle of Plassey)中打败了一支4万人的印度军队,主要是用炮弹将敌人吓退。1759年,法国进攻马德拉斯被打败,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和孟买重回英国东印度公司之手。维多利亚时期的人认为“一个不留神”,大英帝国便萌芽了。这更是克莱夫的个人努力所致,而不是伦敦方面的部署的功劳。克莱夫后来被议会指控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他的回答是,考虑到他的成就,“我的天,主席先生,此刻我对自己的节制大吃一惊。”

1754年,英国在美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