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节 唐朝的西进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7世纪初期,唐朝在中原地区建立起统一政权,结束了魏晋南北朝300余年的分裂局面。630年,唐太宗乘东突厥汗国发生内乱,派李靖等将领分兵出征,大破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灭掉了东突厥汗国。是年,唐朝在伊吾(今新疆哈密)设立了伊州。

灭东突厥汗国之后,唐朝于632年开始介入西突厥汗国的内部斗争。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去世(628)之后,西突厥汗国分裂成了泥孰系与乙毗咄陆系两派,唐太宗支持泥孰系,希望通过该系首领控制西突厥汗国。然而,与泥孰系对立的乙毗咄陆可汗势力强大,在与泥孰系的战争中占据优势。泥孰系的失势使唐朝西部边疆承受了巨大压力,于是,唐朝进兵西域,直接介入了西突厥汗国内部的政治斗争。

640年初,唐朝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大军讨击伊州西邻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同年9月,唐朝军队控制了高昌国,唐朝中央政府在此设立西州,在突厥可汗浮图城设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治金满县)。与此同时,唐朝政府在西州设置了安西都护府,每年调发1000多名士兵守卫,乔师望是第一任安西都护。伊、西、庭三州的建立和安西都护府的设置加强了唐朝对西部边陲的统治。

641年,乙毗咄陆可汗攻杀了唐朝政府册封的泥孰系沙钵罗叶护可汗,几乎统一了西突厥汗国。军事上的胜利使得乙毗咄陆可汗“自恃其强,专擅西域”,多次攻打安西都护府所辖州县,唐朝为之震动。沙钵罗叶护可汗被杀以后,唐朝又册封泥孰系的乙毗射匮为西突厥可汗,支持他与乙毗咄陆部对抗。在内外夹击下,乙毗咄陆可汗遭到失败,乙毗射匮可汗控制了西突厥各部和塔里木盆地。

随着乙毗射匮可汗统一西突厥各部,唐朝希望与西突厥汗国重新分割在西域的势力范围。乙毗射匮可汗在击败乙毗咄陆可汗的当年(646年7月24日)向唐朝求婚,“射匮(可汗)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趁此机会,唐太宗提出割龟兹五国为聘礼的要求。21龟兹五国指塔里木盆地南缘的龟兹(今新疆库车)、于阗(今新疆和田)、疏勒(今新疆喀什)、朱俱波(今新疆叶城)和葱岭(今新疆塔什库尔干)。龟兹五国与已经归附于唐朝的焉耆接壤,唐朝在焉耆派军驻守,屯田移民。唐太宗的聘礼要求遭到乙毗射匮可汗的拒绝,乙毗射匮可汗继而在西域各国展开政治攻势,将突厥公主嫁给西域各国国王,并在焉耆扶持自己的势力。

乙毗射匮可汗的这些行为引起了唐朝政府的不满。在乙毗射匮可汗请婚未果一年以后,即648年1月26日,唐朝在西域发动了一次旨在夺取龟兹五国的大规模战役——昆丘道行军。647年,唐太宗任命原东突厥首领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以铁勒契苾部首领契苾何力、郭孝恪、杨弘礼、李海崖等将军一起率军出征。参战军队有“铁勒兵牧十有三部,突厥王侯十余万骑”,以及“吐蕃君长”和“步摇(吐谷浑)酋渠”。

昆丘道行军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夺取龟兹五国。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于648年9月24日击败了处月、处密两部,直逼焉耆。乙毗射匮可汗在焉耆扶持的焉耆王薛婆阿那支不战而逃,西奔龟兹。10月,唐军攻入龟兹北境,薛婆阿那支被俘。为了在战略上策应昆丘道行军,649年,唐朝又发动了旨在讨伐阿尔泰地区车鼻部的金山道行军,以高侃为行军大总管,打击了可能对乙毗射匮可汗提供帮助的车鼻部,保护了唐军的侧翼。此后,唐军一路攻下龟兹,俘虏了龟兹王。战役结束以后,安西都护府由西州迁移到龟兹,设置了龟兹、于阗、碎叶、疏勒四个军镇,史称“安西四镇”。安西四镇中的碎叶城在碎叶河南岸,碎叶城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西南8公里处的阿克·贝希姆(Ak-Beshim)。7世纪30年代,玄奘法师曾到过此城,据他记述,碎叶城在大清池(伊塞克湖)西500里处,城周六七里。在中国史书中,碎叶城又作素叶城、素叶水城 22,679年,唐朝在此确立了统治,碎叶城归条支都督府管辖,唐朝曾经多次修筑城墙。据说,碎叶城仿长安城而建。

唐朝与乙毗射匮可汗争夺西域国家的战争引起了西突厥汗国形势的变化,原来被乙毗射匮可汗打败的乙毗咄陆可汗属部纷纷投奔唐朝。648年,乙毗咄陆可汗派驻西域东部的两个重要首领,即负责统领五咄陆部的叶护阿史那贺鲁和负责监领焉耆国的国相屈利啜投降了唐朝。唐朝赐予官职,唐太宗甚至将自己穿过的衣服赏赐给阿史那贺鲁,以示抚慰。从此,唐朝转而扶持西突厥咄陆部以对付泥孰系。

昆丘道行军第一个阶段任务完成以后,唐朝计划乘胜打击西突厥,彻底解决西部边疆领土的安全。649年1月20日,唐朝开始了昆丘道行军第二阶段的任务,即攻打泥孰系的核心力量,即弩失毕部。唐太宗拜阿史那贺鲁为左骁卫将军,任命他为昆丘道行军总管,《资治通鉴》记载说:“戊寅,以昆丘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阿史那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赐以鼓纛,使招讨西突厥之未服者。”23乙毗射匮可汗刚刚统一起来的西突厥各部矛盾重重,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西突厥各部接受了唐朝的招抚,昆丘道行军结束。

昆丘道行军是唐朝对西突厥汗国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决战。在此过程中,唐朝军队杀死焉耆王,俘虏龟兹王,挟持于阗王入侍,招抚西突厥各部,在碎叶河以东的天山南北取得了重大胜利。

649年,唐朝设置了瑶池都督府,任命阿史那贺鲁为都督,驻庭州莫贺城(今新疆阜康东),统领西突厥十姓,受安西都护府管辖。唐朝控制了(至少是从名义上)中亚北方草原。瑶池都督府设置之后,唐朝对该地区没有进一步的政权建设,由于军事力量薄弱,唐太宗通过阿史那贺鲁在此实施统治,唐朝在碎叶城(甚至在龟兹、于阗、疏勒三镇)更多的是实施监督作用。24

唐太宗时期,对天山南北实施不同的统治。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绿洲地区,唐朝采用汉制,将归附唐朝的各国王族移到长安,防止他们利用在当地的影响作乱;在天山北麓的游牧区,唐朝实施羁縻统治,通过归附的西突厥贵族阿史那贺鲁进行统治。唐太宗去世(649)以后,唐高宗改变了对西部地区的政策。高宗“不欲广地劳人”,下令撤销四镇,将安西都护府移回西州;并在天山以南地区也实施羁縻政策,将各国王室礼送回乡,恢复王位,让他们继续统治,并且赐予高官厚禄,甚至任命高昌王族担任安西都护,掌管西域军政大权。

阿史那贺鲁对高宗的政策不满,起兵反唐。651年,贺鲁拥众西走,在双河(今新疆伊宁)建牙,部众发展到数十万人,并开始入寇庭州,安西四镇陷落,唐朝势力退回西州。阿史那贺鲁乘胜击破弩失毕部乙毗射匮可汗,自号沙钵罗可汗,建牙帐于千泉(今吉尔吉斯山北麓,库腊加特河上游一带),统领西突厥十姓。阿史那贺鲁的反叛引发了西突厥与唐朝之间长达7年的战争。

为了讨伐叛将阿史那贺鲁,唐朝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役:弓月道行军、葱山道行军和伊丽道行军。651年,唐高宗令梁建方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征发秦、成、岐、雍府兵3万,连同回纥5万骑征讨贺鲁。这次行军只是击溃了贺鲁属部处月、处密部,俘虏渠帅六十,俘斩万余,获牛马杂畜七万,杀了处月首领朱邪孤注,俘虏了处密部时健俟斤、合支贺等人。25按照战前计划,此次行军的目标是集中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