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节 河中地区和花剌子模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伯军队镇压下去了。在此次镇压中,德瓦什提奇被钉在十字架上,他的头颅被送往倭玛亚王朝哈里发处。阿拉伯人在粟特地区进行大肆掠夺,在每个农民的脖子上都打上烙印,以便征收人丁税。

唐朝由于吐蕃的牵制无暇西顾,河中地区的昭武国家纷纷倒向了阿拉伯人一边。尽管如此,河中地区仍寄希望于唐朝。726年,安国国王笃萨波提派其弟阿尔斯兰(突厥语“狮子”之意)到唐玄宗皇帝的宫廷求援。 149他在其表文中说:“从此年来,被大食贼每年侵扰,国土不宁。伏乞天恩慈泽,救臣苦难。仍请敕下突骑施,令救臣等。臣即统领本国兵马,计会翻破大食。” 150

727年,新任呼罗珊总督阿什拉·伊本·阿布达拉(Ashras ibn ‘Abdullah,727—730年执政)实行残酷的宗教压迫和税收,再次引起粟特地区的反叛起义。这次起义也得到了突骑施人的支持。“苏禄都支持造反的德赫干,反对阿拉伯人,使后者遭到如此大的损害,以致他们给他取了个阿布·穆扎希(狂奔的公牛)的绰号。” 151苏禄率领的突骑施军队大获全胜,收复了不花剌城。在斗争中,康国、安国、石国及拔汗那的百姓与苏禄可汗一起围攻阿什拉·伊本·阿布达拉。阿什拉越过阿姆河逃离,苏禄乘胜追击,兵锋一度抵达呼罗珊,阿拉伯人被驱逐到阿姆河以南地区,他们在河中地区的据点仅存撒麻耳干及其附近的两个小据点卡马尔加(Kamarja)和达布西亚(Dabusia)。他们得到了康国王乌勒伽的支持,所在能够守住撒麻耳干。

730年,阿拉伯人易帅,朱奈德(Junayd b. Abdur-Rahmanal-Murri,730—734年执政)出任呼罗珊总督。731年春,撒麻耳干的阿拉伯长官萨乌拉(Sawra)遣使向朱奈德求援。朱奈德率领一支人数不多的军队渡阿姆河到达渴石,在此征集了一些地方武装。为了避开起义军,朱奈德取道绍达尔山(Shawdar)前往,但是,在距撒麻耳干约60里之处的一个山隘中遭到突骑施军队的袭击和包围,朱奈德一方面掘壕自卫,一方面命令萨乌拉前来救援。萨乌拉抄山间近路赶来,在距朱奈德12里之处受到突骑施军队的攻击。突骑施汗苏禄断其水源,兼施火攻,复大破之,1.2万阿拉伯士兵仅余千人。152包括萨乌拉在内的多数人丧命,残留余众也遭到突骑施骑兵的追杀。与此同时,朱奈德军队侥幸从被围困的山隘中突围,逃到了阿拉伯军驻地撒麻耳干。他们派人向哈里发希沙姆报告,哈里发立即派了两万人马携带大批武器辎重从巴士拉与库法向东进发。

在此期间,朱奈德提高了士兵的饷银,在克尔米纳(Karminia)附近的一次战斗中,阿拉伯人打败了突骑施军队。突骑施汗苏禄准备在不花剌绿洲的塔瓦维斯(Tawawis,意为“孔雀”)袭击阿拉伯人的后卫部队,但此事泄密致使突骑施人遭到失败。时已冬季,突骑施人返回锡尔河以北草原,阿拉伯人重新攻占安国。俄国学者巴托尔德评价说:“(朱奈德)经过重大的困难才保住了自己的军队和击退突厥人。”朱奈德以保住不花剌与撒麻耳干为满足,在任职期内,再也没有进行攻城略地的战争。

苏禄在这些战争中表现突出,唐朝为他庆功,“上宴之于丹凤楼”。此后,苏禄再次叛唐。734年,突骑施围攻疏勒、北庭和拨换,引发了突骑施与唐朝的大规模军事冲突。苏禄可汗欲占安西四镇的企图失败了,此后他遣使向唐朝求和。

737年,阿拉伯军队在朱尔占(Jurjan)战役中打败突骑施军队,苏禄可汗被围后死里逃生。 153此战之后,突骑施汗国发生了内乱,突骑施人退出了河中地区,突骑施汗国由盛转衰。突骑施汗国的衰亡使唐朝丧失了与阿拉伯人正面对抗的力量,唐朝与阿拉伯人的直接冲突不可避免。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