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六章 宗教与文化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7世纪中叶,中亚地区多种宗教并存: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和萨满教,各宗教之间尽管存在着冲突,但大体上能够和平相处;8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中亚,一部分居民改宗伊斯兰教,但是终倭玛亚王朝一代,伊斯兰教并未在中亚取得胜利。阿拉伯人的征服将阿拉伯文化带到中亚,直到倭玛亚王朝统治末期,阿拉伯文化并未在中亚产生重要影响。在共同抵抗阿拉伯人入侵的过程中,突厥文化开始与中亚本地文化融合,开启了中亚早期的突厥化。



第一节 宗教


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穆罕默德(约570—632)创立的宗教。“伊斯兰”(a1-Islam)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顺从”,指顺从真主安拉(Allah),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从哲学范畴来看,伊斯兰教强调客观存在神,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范畴;而有学者认为,伊斯兰教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是在真主的旨意下运行,即万物之所以存在(存在的原因)归于一切意志的掌握者——真主安拉,因此,伊斯兰教又有绝对唯心主义的成分。

伊斯兰教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变化,经历了1300多年的发展。目前,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

伊斯兰教在四大哈里发时期得到完善。在艾卜·伯克尔哈里发时期,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Quran)开始收集、整理、汇编,到奥斯曼哈里发时期,《古兰经》成为定本,今天通用的《古兰经》就是奥斯曼哈里发时期编写的,被称为奥斯曼本,为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向世界的传播提供了经典依据。《古兰经》共30卷,114章,6200余节。伊斯兰教在创建过程中曾受到其他宗教的影响,“关于天启和先知的概念、宇宙一神和个人获救的教义以及《圣经》中的许多传说,显然是受过犹太教和基督教影响的证据” 238。伊斯兰教的另一经典《圣训》(al-Hadith)是对《古兰经》的阐释,它记录了穆罕默德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在穆罕默德去世80多年之后才整理成书,现有不同的版本。

欧麦尔哈里发时期,伊斯兰教发展成为世界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欧麦尔哈里发采取伊斯兰教信仰者免交人头税的政策,吸引被征服地区居民改宗伊斯兰教。此外,他还制定了伊斯兰教历,该历以穆罕默德由麦加迁徙麦地那的重要历史时间(公元622年7月16日)为元年的第一天。

随着阿拉伯人东进巴里黑、喀布尔和加兹尼,伊斯兰教开始在中亚地区传播,但是,直到8世纪中叶以前,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7世纪中叶,中亚地区多种宗教并存: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和萨满教。各宗教之间存在着冲突,然大体上能够和平共处。

祆教是公元前6世纪在伊朗高原上兴起的古代宗教,7世纪中叶在中亚地区兴盛。对此,中外史籍和考古资料都有反映。7世纪中叶到过中亚地区的玄奘提到,康国国王及百姓,不信佛法,以事火为道。当时,康国有祆教寺庙两所,“迥无信屠,客僧投者,诸胡以火烧逐,不许停住” 239。7世纪,不花剌和花剌子模的货币上也铸有戴冠的像和燃着圣火的祭坛。240在玄奘游历巴里黑城之后大约100年,慧超在《往五天竺国传》一书中记载:“此六国(即安、曹、史、石、米、康)总事火祆,不识佛法。” 241

结合汉籍和中亚考古资料来看,到阿拉伯人统治的8世纪中叶,祆教仍然是河中地区的主要宗教。据杜环《经行记》记载,康国有祆祠,撒麻耳干附近诸国都信祆教。对穆格山文书研究也可反映祆教的主导地位。在穆格山文书中,记有两个负责祆教事务的官名,即mwγpt- (Chief magus,穆护长)和βγnpt-(Lord of the temple,祠主)。姜伯勤先生研究证明,上述两个称呼分别是《通典》所记管理祆教的萨宝府视流内官祆正和视流外官祆祝。 242距不花剌45公里的塔瓦维斯村,既有佛寺,也有祆教寺院。不花剌的西雅武什墓是祆教徒崇拜的古迹,每年的纳乌鲁兹节,祆教徒在太阳出来以前就来到那里,宰一只公鸡作为牺牲贡献。

尽管祆教在中亚地区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祆教没有构建起自己的组织,祆教祭司们还没有形成教士阶层,甚至没有出现具有最高权威的大祭司。教士们具有不同的社会身份,从属于世俗权力,不花剌城主布哈尔·护达是祆教的最高领袖。

据《新唐书》记载:康国“尚浮图法,祠祆神,出机巧技”。可以推知,除祆教外,康国居民还信仰佛教和婆罗门教。《旧唐书》记,康国:“有婆罗门为之占星候气,以定吉凶。颇有佛法。至十一月,鼓舞乞寒,以水相泼,盛为戏乐。”尽管如此,7世纪时,佛教在中亚的影响力微弱,到7世纪中叶,佛教在中亚的大多数地区处于衰落状况。在玄奘游历巴里黑城之时,该城尚有100座伽兰,居住着3000名僧人。243到阿拉伯人征服中亚期间,中亚居民中仍然有佛教徒。据伊斯兰作者伊本·阿勒·法基赫记载,巴里黑的瑙巴哈尔寺僧徒与中国皇帝及喀布尔信奉同一宗教,各地的朝拜者纷纷来此向该寺的大佛顶礼膜拜。244突厥上层统治者中也有信仰佛教者,但佛教教义与突厥人勇武好战的精神不相容,未能得到普遍流传。这一时期的突厥人的萨满教与河中地区盛行的祆教糅合,反映在突厥人的习俗和葬俗中。

在此时期,中亚的摩尼教崇拜并不兴盛。摩尼教创立于3世纪,在中国史书上,被译为牟尼教、明尊教、明教。摩尼教是在祆教基础上,吸收基督教、佛教等宗教教义创立的。3世纪后期,摩尼教徒从巴克特里亚来到河中地区传教,在阿拉伯人征服时期,萨珊波斯的大批摩尼教徒来到中亚。7世纪,摩尼教在中亚成为一支较为强大的势力,撒麻耳干是当时中亚摩尼教的中心。伊斯兰教在中亚地区传播之后,摩尼教在中亚作为异教基本上已经被消灭或转入地下活动。正是在此时期,摩尼教开始东传。

694年以后,摩尼教从楚河流域东渐,传入天山南路。从事摩尼教传播的主要是粟特人和吐火罗人,据敦煌出土文书,当时罗布泊的石城镇首领是撒麻耳干城出身的摩尼教僧侣。摩尼教传入唐朝之后,与唐朝关系密切的回鹘人接受了摩尼教。以后,摩尼教在回鹘汗国统治中心盛行起来。来到回鹘人中的摩尼教徒多为粟特人,他们用粟特语书写了现在被认为是摩尼教经典之一的《宇宙创始神话》。

景教是基督教的一支,由5世纪下半叶的东罗马人聂斯托里创建。 245聂斯托里遭到迫害之时,该派教徒逐渐向东传教。6世纪中叶,景教传到撒麻耳干。据沙畹《西突厥史料》一书考证,景教“最晚至公元561年时已传播到了粟特的突厥人当中”246。635年(贞观九年),景教由大秦人阿罗本传入中国内地,在今陕西西安立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天山南路,尤其在高昌故地,发现了用叙利亚语、粟特语、波斯语书写的基督教福音书和教论。8世纪初,景教的二十代总主教撒里巴萨察(Salibazacha,714—728年在位)曾在撒麻耳干建立景教大主教区。

阿拉伯人征服时期,上述多种宗教在中亚并存,祆教虽然占据优势地位,但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