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章 遥远不列颠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城市生活


在这个时期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中,无论是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甚至包括埃及,我们都会发现某个时刻有诺曼人的身影。而英格兰成了他们的一个非常诱人的目标。到11世纪中叶,英格兰是西欧最繁荣的国家之一,科茨沃尔德(Cotswolds)和东安格利亚(East Anglia)的羊毛会大量出口到欧洲大陆。英格兰还建立了遥遥领先于对手的铸币和税收制度。

这令人印象相当深刻,因为在仅仅500年前,英格兰人的祖先还是草莽掠夺者,因他们对囚俘的残忍压榨而闻名。公元5世纪,在罗马人离开之后,这些被称为“盎格鲁人”(Angles)、“撒克逊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的部落从德国和丹麦横渡北海,征服了英格兰岛的南部和东部。公元7世纪后,这些“加曼人”(Garman,英格兰当地人这样称呼他们)已经聚集形成了一些王国,这些王国逐渐吞并融合,直到公元9世纪还剩下4个——诺森布里亚(Northumbria)、麦西亚(Mercia)、东安格利亚和韦塞克斯(Wessex)。然而,在这个时候,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又一批野蛮人到达了,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维京人”(Vikings,意为“掠夺者”)。公元9世纪60年代,他们的军队踏平了三个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的土地,到公元871年,就只剩下一个韦塞克斯王国了。这个王国的国王非常年轻,没有什么经验,还十分神经质,他就是阿尔弗雷德(Alfred,871~899年在位)。阿尔弗雷德经历重重困难,终于击退了入侵者,50年后,他的孙子埃特尔斯坦(Athelstan,925~939年在位)征服了现在英格兰版图上所有的土地,边界与今天大体相近。【6】

英格兰在韦塞克斯家族的统治下,逐渐成为较富裕的国家,体制也愈发成熟健全,至阿尔弗雷德大帝的曾孙和平王埃德加一世(Edgar the Peaceful,959~975年在位)统治时走向顶峰,进入了一个相对而言的黄金时代。埃德加成为全英格兰所有封臣的共主,尽管他的身高不足五英尺注4。随着和平而来的是贸易的增长和知识的累积,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教会和僧侣来实现的。尽管对于被征服的英格兰土著而言,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是野蛮的异教徒,但他们仍旧很快被纳入了罗马帝国。必须指出的是,由于英格兰离罗马实在太遥远了(这只是部分原因),因此他们不必直面帝国的种种不佳现状。

到1066年,英格兰的法庭、地方各郡和税收系统已经基本成形,也成了文学蓬勃发展之地。英格兰人在各方面都比诺曼人更加文明,按那时一位史家的说法就是:“你会发现英格兰的囚犯都衣着考究、长发飘飘,更加美丽,这是因为他们经常梳理自己的头发,不像诺曼人囚犯,总是剃光或是剪短自己的头发。”【7】当时的一位诺曼-英格兰混血作家写道,英格兰人比诺曼人“更优秀、更富有,历史也更加悠久”。

我们称之为古英语的语言,在诺曼征服前一个世纪已经兴盛,所以在那以前就有约1000名“可以明确身份的作家和誊写员”【8】。连同爱尔兰语一起,古英语是“最为发达的欧洲方言”,它所产生的文学作品远远比法语丰富得多。【9】这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阿尔弗雷德大帝,他不仅击退了维京人,还鼓励每一个臣民读书认字,并且组织编写了《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Anglo-Saxon Chronicle,后简称《编年史》)。这部书由不同的人在5个地方编写而成,记录了当时发生的(绝大部分是令人沮丧的)大事。【10】

阿尔弗雷德大帝还组织修建了罗马人离开之后的第一座英格兰城市,创造了一种名为“堡”(burhs)的防御工事,当维京人入侵时,人们可以躲到里面去——后来这些堡发展成为城市。公元10世纪,伦敦第一次出现了“地产大亨”,其中最大的巨头当属巴尔金女修道院(Abbess of Barking)的院长,她在伦敦拥有28套房产。随着和平的到来,海外贸易也逐年增长,英格兰与全球贸易的中心——北意大利的帕维亚开启贸易交流,由此,远至当今印度尼西亚的货物也开始流入英格兰市场。【11】旅游业也开始在一些宗教中心兴起,主要围绕着新兴的景点如温切斯特的圣斯威辛遗迹(Saint Swithun's relics),尽管“朝圣之旅”经常会有一些无良商人们伪装成宗教使团以逃避关税。几乎在英格兰的每一座大城市,都有一些所谓的圣徒遗迹,它们非常有利可图,虽然大部分遗迹的真实性都值得怀疑;共有5处不同的圣室声称供奉着圣斯威辛的头颅,显然其中至少有4处是伪造的。

我们能够对10世纪的英格兰城市生活(大多是残酷的)了解甚多,大部分要归功于阿尔弗雷德大帝发起的识字运动,以及感谢现代法医学的帮助。那时的卫生系统尚未达到高标准,只有修道院建有必需设施——厕所。人们备受寄生虫折磨,其中最灾难性的就是蛔虫,这种长度可达12英寸的“魔鬼”有时可以从人的眼角钻出来,简直如同外星怪物。盎格鲁-撒克逊人几乎从不梳洗,并认为他们的维京人邻居在周六晚活动前梳头和洗澡(用七叶树果制成的肥皂)的习惯非常怪异;一位僧侣评论,这些习惯也许能提高他们约到女人的机会。

而英格兰的天气使情况更加糟糕。10~11世纪的英格兰比现在炎热许多,那时的伦敦和现在的法国中部气候差不多。英格兰南部大约有40座葡萄园,最北的一座在萨福克(Suffolk),在如今的葡萄酒爱好者看来,这些地区都算不上是良好的葡萄之乡。

我们对早期英格兰人饮食习惯的了解,大都源自埃夫里克(Elfric)——千禧年时期的坎特伯雷大主教——编写的一部拉丁词汇集,这部著作讲到了当时的面包师、农夫、渔夫以及牧羊人。《埃夫里克对话录》(Elfric's Colloquy)收录了修道院教师和青年学生们之间的一系列对话,旨在提高他们的拉丁文对话水平,但同时也包含对教学方法和各种职业的探讨。【12】从这部著作中我们得知,尽管盎格鲁-撒克逊人养猪、山羊和鹿,却很少食用,因为肉类在当时还很昂贵。鱼类作为食物更加普遍,尽管鲱鱼也还是很贵。人们经常吃的食物包括胡萝卜、韭菜、洋葱、茴香和羽衣甘蓝,其中,羽衣甘蓝非常受欢迎,以至于在罗马历法被引入之前,2月在古英语中被称为“甘蓝发芽月”(sproutkele)。【13】事实上,他们当时所用的历法在许多方面都与英国现在通行的历法不同。那时的1月1日只是耶稣受割礼的日子,而元旦是在3月25日这一天,这一天被称为“天使报喜节”(Lady Day),是为了纪念圣母玛利亚圣洁受孕(圣诞节前9个月)。现在英国人称这一天为“拜望母亲节”,或母亲节。【14】这种历法一直沿用到了17世纪,很可能是欧洲4月1日愚人节的来源,在这一天,按旧式历法生活的人就会被嘲笑。

一些古老的迷信说法和俗语起源于这个时代,比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If the sky reddens at nights,it foretells a clear day;if in the morning,it means bad weather),这句习语最早出现在8世纪的比德(Bede)笔下。还有如“夜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