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3章 诺曼人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国王别无他法,在1012年正式开始征收一种兵役税,称为“heregeld”或“gafol”(意为“贡金”),或是大家熟知的丹麦金,这样就将自付给奥拉夫赎金以来的数次征税活动制度化了。丹麦金是自罗马时代以来,欧洲第一次出现以国家为单位征收的官方税收,一直持续到1161年,尽管到最后这一年,距维京人上一次出现已经过去一百年了。这笔钱大部分用于雇用一群丹麦人击退另一群丹麦人,因为英格兰没人有能力组织和领导一支强力军队。

次年,斯韦恩发起了一次对英格兰的全面入侵,据一份记载显示,他发起此次进攻是因为害怕埃塞尔雷德进攻丹麦,而他之所以会认为英格兰国王能做成这件事,完全是出于别人的猜想。斯韦恩率舰队沿亨伯河(Humber)而上,而同时,另一个令人恐惧的北欧人高个子托尔克尔(Thorkell the Tall)率军抵达英格兰东南部,并洗劫了坎特伯雷。托尔克尔属于一支新的维京人部族,叫“Jomsvikings”,意为“超级维京人”,他们是某种早于十字军时代的骑士团体,与后来的圣殿骑士团类似,但也许他们并不那么热衷骑士精神和拯救妇幼的浪漫故事,而更关注暴力。

托尔克尔的军队一路烧杀抢掠,踏过了英格兰南方的土地,而国王却只是发布了一道法令,命令臣民进行三天的祈祷。人们只有面包、香草和水作为饮食,而每个人都要光着脚走去教堂,“不许携带任何金银或金银首饰”。每个教堂都贴着这份新颁布的法令,法令结尾写着“上帝帮助我们,阿门”——这语气更多的是安慰,如同飞机驾驶员告诉大家不要恐慌。【45】同时,伍尔夫斯坦主教制定了关于在礼拜日进行贸易的法律,禁止商店在周日开业,以期说服上天站在英格兰这一边。

托尔克尔带着手下这帮超级维京人来到坎特伯雷,绑架了不幸的大主教艾尔费耶注18,在数个月的监禁之后,几个醉酒的维京士兵用牛骨将他活活打死,而那天早晨正是托尔克尔同意进行受洗的日子。他对手下的这种行为感到厌恶,因此决定要改变自己的信仰。(埃塞尔雷德也给了托尔克尔一大笔钱,也许启发了他的良心使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在丹麦人带来猛烈侵袭的同时,斯韦恩已经征服了英格兰的北部和东部。他率军一路占领牛津、温切斯特和巴斯,不到一年时间几乎整个国家都愿意承认他为国王。埃塞尔雷德失去了太多的民心,以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已经准备给丹麦人一个机会,由他们来统治了。让维京人统治英格兰的最大优势就是,至少他们能有效地阻止其他维京人的入侵。

最早向斯韦恩投降的人里就有诺森布里亚伯爵勇敢者尤特雷德(Uhtred the Bold)【46】和埃塞尔雷德的女婿(他娶的是国王的女儿艾尔夫吉弗)。而与此同时,有一位名叫艾尔弗姆(Aelfhem)的贵族死于埃德里克 • 斯特奥纳的谋杀,但他的女儿嫁给了斯韦恩的儿子克努特(Cnut,995~1035),或称卡努特(Canute)——让人迷惑的是这个女儿也叫艾尔夫吉弗。埃塞尔雷德以谋杀手段排除异己的做法也造成了朝臣的纷争不和。

接着发生的一件事更加说明了埃塞尔雷德的懦弱狡猾,他悄悄逃到了诺曼底,留下自己的儿子刚勇者埃德蒙(Edmund‘Ironside’,即埃德蒙二世,1016年在位)领导对丹麦人的战争。埃德蒙比他的父亲强大得多,他异常英勇,终于击退了斯韦恩,迫使他带着部分人质离开了英格兰。5周之后斯韦恩就离开了人世,《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称这是一个“欢乐的时刻”。【47】而这时,盖恩斯伯勒(Gainsborough)的维京首领们已经宣誓效忠年仅18岁的克努特,【48】更南方地区的统治阶层派出了船队去诺曼底迎回埃塞尔雷德,于是,国王回到英格兰之后,穿过林肯郡(Lincolnshire)朝着克努特的大军迈进。

贵族们其实很不愿意迎回埃塞尔雷德。老国王曾正式同意过一些条款——这是英格兰史上已知最早的国王与臣子之间的协定,他在协定中承诺将会以更好的方式治理英格兰。1014年的这份协定中,贵族们写下了这样的声明:“合法的领主永远是他们最尊敬的人,只要他改正失误,更加公正地统治王国”,这显示了他们对国王能力并非全然信任。

埃塞尔雷德仍在与丹麦人抢夺伦敦塔的控制权,这时他的一个新盟友、年轻的挪威国王胖子奥拉夫二世(Olaf the Fat,1015~1028年在位)出了个主意。维京人竟然在保卫伦敦,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奇怪,但事实上第二轮北欧人入侵情况要复杂得多,因为许多斯堪的纳维亚人为英格兰效力。反抗斯韦恩入侵最为激烈的一支部队是东安格利亚的丹麦人,由盎格鲁-丹麦混血的乌尔夫克尔 • 斯奈林(Ulfkell Snilling)领导,他在诺维奇地区(Norwich)实力强大,这片土地有时被称作“乌尔夫克尔的土地”。胖子奥拉夫是金发王哈拉尔一世的玄孙,他死后被追封为圣徒,一生充满了争斗。不过那时他才刚满18岁,身体非常强壮。据北欧编年史《挪威王列传》(Heimskringla)记录,丹麦人此时在伦敦苏瑟维克区(Southwark,也就是今天的南华克)占领了一座堡垒,同时占领了伦敦桥,而奥拉夫的军队则在泰晤士河以北,伦敦桥被更多的丹麦人包围了。这个情形看起来就像是陈兵两端的丹麦人要与占领伦敦桥的丹麦人结为同盟了,此时胖子奥拉夫主动发起了一次攻桥战,他们乘坐长船向大桥进发,在船上覆盖了柳条和新做的木板以抵抗火攻。

奥拉夫将缆绳绑到桥底的木制地桩上,将绳的另一端紧紧系在下游的船上,这些船一直在受到石头和长矛的投掷攻击。老旧的桥桩终于受不住大力牵扯而垮塌了,桥上的丹麦士兵纷纷落水溺亡,挪威人和英格兰人得以在泰晤士河以南的一处不设防地带登陆,一举夺回了苏瑟维克。

在强大的维京人毁去伦敦桥的地方,至今仍有一处圣奥拉夫阶梯(St. Olaf Stairs)纪念此役。现在人们也还会在操场上玩类似的游戏。13世纪的挪威史诗《奥拉夫 • 哈拉尔松传奇》(The Saga of Olaf Haraldson)中有这样一段歌词:“伦敦桥倒塌了,黄金胜利了,白皮肤的人赢得了赞誉。”到17世纪,这首诗歌的现代版本《伦敦桥在倒塌》(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在英格兰传唱。【49】奥拉夫后来被封为圣徒,尽管他在位期间“轻微地沉迷女色”——但是,人无完人!

尽管获得了这一次胜利,英格兰仍然处在深重的压迫之下。还是在1014年,伍尔夫斯坦主教写下了《伍尔夫给英格兰人的布道书》(The Sermon of the Wolf to the English)。他在书中指出,英格兰民众现在所遭受的痛苦都来源于他们自己所犯下的罪孽。【50】伍尔夫斯坦是约克大主教,通常称为“天狼”(Lupus,即wolf),以与之前同名的主教区分,他喜欢这样激烈的布道辞。当维京人到来时他曾声称:“这是注定的,而且很早之前就预言过了,‘撒旦会在一千年后重获自由’。距离基督还是普通人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而束缚撒旦的绳子已经滑落,因此反基督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了。”伍尔夫斯坦这个人一定很有幽默感。

尽管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