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兄弟!既然你已经知晓这些戒律,在英吉利教会中,你就万不能同你的教士分开生活,你必须遵循教会初创时教父们奉行的生活方式——他们当中没有任何人把自己拥有的任何东西称为己有,一切财产均属公有。
——比德,《英吉利教会史》,第27章
奥古斯丁抵达坎特伯雷后不久(现在确信他的使命定将取得成功)就写信给教皇格列高利,向他询问自己应如何行使职责。奥古斯丁问道:主教在其教士面前应如何以身作则?信徒们献给圣坛的供品应如何分配?主教在教会中的职责又是什么?很快,教皇便给予答复:奥古斯丁,主教首先也是教士,因此其必须要和他的神职人员生活在一起;此外供品要平均分配,对于那些已婚的次级神职人员也要分发相应的物品(即俸禄),以保证他们能在教堂里唱诵圣歌。1但显而易见,改革的重担落到了奥古斯丁和教士们的身上。教士是基督教最初的组织者与传播者,并非世俗神职人员。因此,这一时期的许多历史学家都将教士建立的建筑称为“大教堂”而非“修道院”,因为修道院一般与教牧关怀无关。
当时,巩固王国与传播基督教密切相关,因此大教堂既是皇权中心也是教权中心。每座大教堂都有自己的规则(这个阶段可能包括,也可能不包括6世纪 《圣本笃会规》注8的一些规则,该规则逐渐成为整个欧洲的强制规定)。7世纪时,一般的大教堂内或居住着男修士,或居住着女修士,而有些修道院则二者兼有,人们长期以来将其称为“双重修道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希望能有一位出身高贵的女修道院院长来管理主教区。这类女性在家族中就习惯于享有权利,但是她们通常会嫁到敌对的亲族中去,其家族使命就是扮演“和亲女”的角色,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尽力消除威胁亲属性命、以恶报恶的冲突。因此,在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中,魏尔及屋王后(Queen Wealhtheow)亲自主持宴会,但其身份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设宴者:她要在那里为自己儿子们的权利进行辩护。但是,这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读者,女性的主要身份是哀悼者。因此,丹麦王后希尔德堡(Hildeburg)在葬礼柴堆旁“吟唱挽歌”,而火焰正在吞噬着她的兄弟及其逆子的尸骨。2
基督教为女性提供了继续扮演“和亲女”的新途径。整个英格兰,世俗婚姻和精神婚姻提高了女性的生育率,从而又加速了宗教的转变进程。3如果皇后在加入基督教之前还未能生育,那麻烦就会接踵而至,就像诺森布里亚国王埃格弗里思的妻子埃塞尔思里思(Aethelthryth),她拒绝与丈夫圆房,度过11年没有子嗣的光阴后,埃塞尔思里思最后离开了诺森布里亚,回到家乡——东盎格利亚(她是安纳国王的女儿),在那里她创立了伊利修道院(Ely)。但是埃塞尔思里思坚持认为女性有权永葆贞洁。一般来说,皇室女性既服从于主又服侍于王,成功的婚姻能将两个敌对的王室联系在一起,从而诞下继承人(正如前一章所述)。651年,伯尼西亚国王奥斯威尤谋杀了德伊勒国王奥斯温,借此奥斯威尤成功地将诺森布里亚的两个部分(伯尔尼亚与德伊勒)重新合并。大家都认为循环复仇由此开始,但是奥斯威尤的王后伊恩弗莱德(Eanflaed)并没有一味地劝说国王,以下是比德所述皇后的做法:
为了赎罪,王后劝说国王赐予特鲁姆赫尔施(Trumhere)“上帝仆人”的身份,特鲁姆赫尔施是奥斯温的一个近亲,并在吉灵建立了一座修道院,祈祷者同时为奥斯温国王和奥斯威尤国王祈福。4
奥斯威尤去世后,伊恩弗莱德去惠特比修道院当了修女。惠特比修道院由诺森布里亚国公主希尔达(Hilda)建立。希尔达在父亲被暗杀后,被带到了叔叔(诺森布里亚国王埃德温)那里。626年,通过保利努斯主教的布道(详见上一章),希尔达和埃德温国王一起皈依了基督教。然而,633年,经过哈特菲尔德蔡斯战役(此战役中埃德温国王被杀),诺森布里亚陷入无政府状态,希尔达也被迫离开,到东盎格利亚避难(国王安纳是她姐夫)。直到647年,在希尔达动身前往高卢当修女前夕,林迪斯法恩主教艾丹将她召回了诺森布里亚,这才重回大众视线。希尔达生活在位于威尔河畔的一个小教区的修道院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成为哈特尔浦修道院(Hartlepool)的首位院长(该修道院是由奥斯威尤在655年打败异教麦西亚国王彭达,取得温沃伊德战役胜利后所建),之后她又成为惠特比另外一所修道院院长。
据比德记载,希尔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她的教育下,有5位曾在惠特比修道院接受教育的修士后来成为主教[如果算上塔特弗里斯(Tatfrith)是6个,他在被正式任命之前去世了]。在希尔达的鼓励下,放牛人卡德蒙(后成为英格兰著名诗人)编写了大量有关基督教主题的优美方言诗歌。卡德蒙的作品并没能留存下来(以前人们的确认为卡德蒙有遗作留世)。但由于盎格鲁-撒克逊语不属于罗曼语系,对于属于日耳曼语系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来说,学习、理解属于罗曼语系的拉丁语是异常困难的,卡德蒙的诗歌重在用方言传播基督教教义,在整个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有着重要意义。希尔达之所以能帮助这些人(上至主教,下至放牛人)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高贵的出身:首先,希尔达是皇室成员,是她叔叔埃德温国王的代表,也是埃德温国王孙女艾尔弗莱德的监护人,这是由于奥斯威尤在取得温沃伊德战役胜利之后,在感恩节那天拜托希尔达照顾他女儿艾尔弗莱德。670年,奥斯威尤去世,王后伊恩弗莱德和艾尔弗莱德都去了惠特比修道院做修女,以纪念埃德温国王。此外,在教皇格列高利(将基督教传到诺森布里亚国的第一人)的帮助下,她们把遗产全部捐赠给了惠特比修道院。《格列高利传》是英格兰第一部圣徒传记,由当时的一位修女写作完成。
与希尔达、艾尔弗莱德以及我们曾经记载过的其他修女不同,盎格鲁-撒克逊的修士们出身并不高贵。在宗教转变的世纪里,教会通常会买一些男孩奴隶,训练他们为教会服务,同时修道院也为那些因战乱或瘟疫而成为孤儿的男孩提供庇护所。巴金修道院(Barking)则是其一,该修道院由伦敦主教为其妹妹而建,以供修女学习生活(矫正贵族的生活方式)而闻名,当然,修道院也会收留、照顾年幼的孩子。它是一所“双重修道院”,当(7世纪)大瘟疫发生时,一个不满3岁的小男孩在染上瘟疫后,会寄居在信奉上帝的修女住所,一边接受照顾,一边学习教义。5最近,有人提出,上述说法与“成年人才可加入修道院”的说法相矛盾,这一点确实不容忽视,有待进一步研究。6任何一座成功的修道院都取决于院长融合各派系的能力,以及制订院规的能力。本笃•波斯哥院长曾说维尔茅斯修道院的院规是他去欧洲大陆旅行时,基于对17座修道院的考察而制订的。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宗教信仰会超过其他一切因素,林迪斯法恩派在关于复活节日期的问题上就是这样说的。艾丹(林迪斯法恩修道院首任院长)坚持使用原先艾奥纳派的日期,很显然,如果不以艾奥纳派日期为准,他便拒绝庆祝复活节。7然而惠特比宗教会议却否决了林迪斯法恩派的日期,采用了所谓的“罗马式”,于是艾丹的继任者科尔曼主教(Bishop Colman)便主动退位,重回艾奥纳修道院,并带走艾丹主教的部分骸骨。对于科尔曼来说,放弃他们自己的传统(由圣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