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科伦巴建立,艾丹发扬光大),这种背叛简直无法想象。
科尔曼并非孤身一人,尽管比德在书中并没有提及共有多少修士同他一起回到了艾奥纳修道院。但是比德自己的修道院院长——切奥尔弗里思(Ceolfrith)卸任前往罗马时(他希望在那里升入天国),共有80名修士跟随他一起。比德的《修道院长列传》(History of the Abbots)和匿名者作的《切奥尔弗里思传》(Life of Ceolfrith)都对此有详尽的叙述。以下是《切奥尔弗里思传》一书中的相关描述:
当他(切奥尔弗里思)结束演讲的时候,修士们又接着唱起圣歌……走到河边,一名修士在河边祷告,切奥尔弗里思登上了船,坐在船头;两位执事坐在他身边,一位手执切奥尔弗里思做的金十字架,另一位手执一支点燃的蜡烛。当船快速驶过江面时,他看着悲伤的兄弟们,听着他们的悲伤而伟大的歌声,不禁潸然泪下。8
上述情景不可能不与《贝奥武甫》中火葬希尔德•谢冯的场景相比较。在诗中,希尔德的胸前挂满了珍宝,遗体被运到了一艘桅杆上挂有金色旗帜的船上。其追随者们亲眼目睹希尔德的遗体越漂越远,他们精神忧郁,悲悯之情涌上心头。没人(不论是大厅内的议员,还是天下的勇士)能确定谁会得到那批物品。9相比之下,切奥尔弗里思的船不仅装着旅行所需物品,而且还有为罗马教会准备的礼物。其中之一便是《阿密亚提努斯手卷》(Codex Amiatinus),即《圣经》三大单卷本之一,由切奥尔弗里思在维尔茅斯-贾罗修道院图书馆内完成(原文本是由波斯哥院长访问罗马时带回的珍贵的手抄本,波斯哥院长曾多次从罗马带回珍贵的手抄本以丰富修道院的藏书)。上面提及《圣经》的三大单卷本中,唯有一本保存完整。几个世纪以来,无人知晓它的起源,因为其写作风格极像地中海风格,而非盎格鲁-撒克逊风格。但事实上,该文本是由盎格鲁-撒克逊人抄写在诺森布里亚羊皮上创作而成。
图3-1 贾罗修道院的献堂颂词,685年
由于一场突发疾病,切奥尔弗里思没能到达目的地,便死于朗格勒(Langres)。他的追随者一部分返回家乡,一部分继续前往罗马,还有一部分则留在了朗格勒,因为他们一生追随的人埋葬于此。10
从诺森布里亚到罗马有超过1000英里的里程(就是对乌鸦来说也不容易)。在7世纪,走完1500英里,朝圣者可能需要花费数月,途中既面临身体上的挑战,也面临着必经国家政治不确定性的危险。然而,这段旅程却颇为许多盎格鲁-撒克逊人(无论男女)神往。事实上,到8世纪末期,在罗马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英格兰人临时住处”(816年被烧毁,后在教皇的支持下重建)。11罗马是一块磁石,它代表旧的世界秩序,一个拥有文化底蕴、文化成就的旧世界。但同时,它又代表着新的世界秩序,将基督教传遍地球的每个角落是它的使命,这期间,盎格鲁-撒克逊人(自称为古罗马遥远角落的继承人)积极地参与了传教使命。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修道院长波斯哥(曾6次到罗马朝圣)和圣威尔弗里德(3次朝圣)在第一次朝圣时结伴同行(需要指出,尽管比德在《修道院长列传》并没有提及圣威尔弗里德的朝圣,但斯蒂芬在《圣威尔弗里德传》中提及圣威尔弗里德与波斯哥一起动身前往罗马朝圣)。12
图3-2 《阿密亚提努斯手卷》中的以斯拉(Ezra)
653年,波斯哥和威尔弗里德(均因侍奉王室致富)离开英格兰前往罗马朝圣。那年,波斯哥正值25岁,威尔弗里德比他小5岁,即20岁。虽然威尔弗里德已经在林迪斯法恩修道院陪同一名从王廷退休的贵族学习了一年,但在当时,他们二人还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修士。他们看似一切进展顺利,但到达莱昂斯(Lyons)时,威尔弗里德考虑到那里有主教的庇护,便决定留下,而波斯哥则要继续前往罗马。这次朝圣,我们并不清楚波斯哥具体在罗马待了多久,但他在回到诺森布里亚后,大约在665年前后,再一次穿过了英吉利海峡前去罗马朝圣。在罗马待了一段时间后,波斯哥去了高卢南部著名的勒林斯修道院(Lerins),在那里,他成为一名真正的修士。在勒林斯修道院待了两年后,为了履行诺言,波斯哥又一次动身前往罗马,但是这次朝圣恰巧赶上塔尔苏斯(Tarsus)的西奥多被紧急任命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哈德良担任其助手[而外出游历的候选人——肯特的威格赫德(Wigheard of Kent),在正式被任命前去世了]。为了应急,波斯哥不得不离开勒林斯修道院,返回英格兰,为西奥多和哈德良的工作提供翻译以及其他支持。在坎特伯雷担任两年院长后,波斯哥再一次动身前往罗马去寻找优秀藏书。此行时间很短,可能那时他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在英格兰的韦塞克斯建一座自己的修道院了,因为英格兰国王科因沃尔(Coynwalh)与他是好朋友。但科因沃尔国王不久便去世了,波斯哥又不得不重返诺森布里亚。674年,在国王埃格弗里思帮助下,波斯哥在维尔茅斯创立了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从一开始就有炫耀之意。教堂的赞助人,当然也是一名行家,决心将高卢和罗马的精致与奢华引入到他的国土——诺森布里亚:高卢的石匠和玻璃匠纷至沓来,还有罗马和维也纳的书籍也一并被购入。679年,波斯哥带着切奥尔弗里思(波斯哥任命其为副院长)再一次踏上了通向罗马的道路。这一次,他们二人不仅带回了许多书籍、文物、图画和日历,还说服约翰(一位吟唱者)同他们一同回国,让他教导英格兰教士如何正确地为礼拜仪式唱诵圣歌(该问题一直存在)。13地中海文化渗透到了圣彼得大教堂,这让国王埃格弗里思赞叹不已(虽然这其实并不关埃格弗里斯国王的事,但情形可以想象),于是他计划再建一座修道院——贾罗修道院,并于大约681年建成。不久,维尔茅斯修道院和贾罗修道院合为一体,但是之后是否一直如此则不为人知。最近研究表明,最初贾罗修道院是专门为王室而建。如若埃格弗里思国王没有于685年去世,这一修道院(国王亲自选定了祭坛的地址)可能会赢得更多荣耀。14
7世纪80年代中期,波斯哥再次去罗马朝圣,并带回了更多的藏书。他特意挑选了一系列图片来证实圣经《旧约》和《新约》中故事的一致性;他还用丝绸斗篷来交换土地以扩建修道院。然而,当返回时,他却被告知埃格弗里思国王已于685年在邓尼城战役中去世了。4年之后,波斯哥也与世长辞。
那时威尔弗里德又如何呢?历史学家们一直怀疑,威尔弗里德和波斯哥第一次结伴去罗马朝圣后便分道扬镳,二人在旅途中可能发生过某种争吵。虽然只是猜测,但可能性似乎很大,二人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总是处于紧张状态;而且自那次分开后,二人可能从未再见过面。尽管如此,在莱昂斯暂住了一段时间后,威尔弗里德最终抵达了罗马,与波斯哥一样,他也同样感到不知所措:尽管坎特伯雷的石匠们已经尽力按照罗马建筑样本来建造教堂(威尔弗里德对坎特伯雷比较熟悉,他曾在此学习一年,之后才前往罗马),但到目前为止,英格兰还不能成就他的伟大事业。这不仅仅是建筑物的问题——尤其是637年耶路撒冷被阿拉伯人攻陷以后,罗马已经成为一个最大、最重要的朝圣地,这里藏有许多特殊圣物(其中威尔弗里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