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值得注意的是,比德认为埃格伯特对于这些部族来源颇有研究:
如今居住在不列颠的盎格鲁和撒克逊人源于德国的多个部族。即使到了今天,他们也被其邻国的不列颠人误称为“加马尼”(Garmani)。现在这些人包括弗里斯兰人(Frisians)、鲁吉安人(Rugians)、丹麦人、匈奴人、古撒克逊人和波吕特利(Bructerii)。35
埃格伯特光靠自己不可能劝服这么多人信仰基督教,他成功地组织了许多人到不同地方传教,这其中就包括威利布罗德(Willibrord)。威利布罗德是诺森布里亚人,他曾在678年与埃格伯特一起住在爱尔兰。威利布罗德的传教工作大获成功。696年,威利布罗德成为“弗里斯兰人的大主教”。两年后,威利布罗德创立了埃希特纳赫修道院(Echternach,靠近特里尔市),后成为8世纪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大量著作得以问世。同时,威利布罗德也使得对圣奥斯瓦尔德的宗教崇拜在这里被推崇开来。
比德对那些在国外传教的盎格鲁-撒克逊修士知之甚少。他曾听说过一些危险的事情,比如两个英格兰传教士(他们实际来自爱尔兰)被人在国外残酷杀害,人们以头发的颜色来区分那两位传教士——黑赫瓦尔德(Black Hewald)和白赫瓦尔德(White Hewald)。比德对国外传教士的了解也仅限于此。因此,从比德那里,我们了解不到那些从英格兰南部去往德国的修士的任何信息,比德甚至连卜尼法斯(Boniface,比德在世时非常著名的人物)也只字未提。
卜尼法斯(这是他作为传教士的名字)约在675~680年之间出生在英格兰西南部。36716年,他离开位于汉普郡的诺斯灵修道院(Nursling),加入到威利布罗德在弗里斯兰的传教活动中。但那并不是一个好时机——高卢发生内战,使传教受阻,卜尼法斯不得不返回家乡,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却步。720年,他又一次来到弗里斯兰,与威利布罗德(威利布罗德也一直期望能与卜尼法斯合作)一起工作。722年,卜尼法斯抵达罗马,被祝圣为传教士主教。在罗马简短停留之后,他便开始在黑森(Hesse)与图林根(Thuringia)地区宣讲福音。在卜尼法斯整个传教活动中,教皇一直在背后给予他支持——也正是这份权威使他可以在莱茵河以东地区如此广泛地传教。据说卜尼法斯最想劝化的是撒克逊人,“怜悯他们一下吧,”他在给他的英格兰同事的信中写道,“因为他们一再声称:‘我们是同一个种族,属于亲骨肉’。”37这也正是埃格伯特组织教士出去传教的理由。在卜尼法斯的呼吁下,英格兰众多的修士和修女都渴望出国传教。修女们不仅帮他抄写经卷(“我请你们继续努力,”卜尼法斯写信给一个人,“你用金字抄写圣彼得的书信非常好,你对圣经充满敬畏以及大爱,这能够触动正在接受我传道的异教徒的心灵”),而且也准备和他一起投身传教事业。38因此,利奥巴(Leoba)离开了位于多塞特郡(Dorset)的温伯恩修道院(Wimborne),跟随卜尼法斯外出传教,成为位于美因茨(Mainz)教区的比绍夫斯海姆修道院(Bischofsheim)的女院长,她的另外一个亲戚也成为位于美因河畔的基钦根修道院(Kitzingen)的女院长。
卜尼法斯在美因河畔传教事业的后继者是盎格鲁-撒克逊传教士罗拉(Lul),他是马姆斯伯里修道院的修士。罗拉与卜尼法斯结识于去罗马朝圣的途中,卜尼法斯成功地劝服罗拉离开英格兰去国外传教。罗拉和卜尼法斯留存下来的信件清楚地表明传教士和其英格兰的支持者间关系密切。39国王和大主教向传教士寻求建议和支持,这其中既包括实质性帮助,也包括心灵的慰藉。前面提到比德对卜尼法斯在外传教一无所知,正是罗拉弥补了这一空白。罗拉还给比德在贾罗修道院的坟墓送去祭礼,他本人也珍藏了比德的一些作品,其中就包括《英吉利教会史》。
比德的《英吉利教会史》在其死后流传久远,但我们也不应因此忽视该书是献给诺森布里亚一位国王的,并且完成于诺森布里亚。比德对当时的宗教状况十分关注,其书也深受影响。相反,假设比德是在韦塞克斯撰写的《英吉利教会史》,那又会有多少不同呢?这一想法虽然看起来不切实际,但也并不完全荒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笃•波斯哥就是比德小时候的监护人。因为在比德年幼时,他的家人就把他托付给修道院长波斯哥监护。从比德那里我们了解到,波斯哥最初是想在韦塞克斯创建修道院,但由于他的朋友韦塞克斯国王科因沃尔不幸去世,波斯哥才不得不最终返回北方的诺森布里亚。40尽管韦塞克斯没有受到波斯哥的恩泽,但韦塞克斯的马姆斯伯里修道院和诺斯灵修道院仍然拥有了相当不错的图书馆(在成为传教士之前,卜尼法斯就把诺斯灵修道院图书馆当成自己的学习宝库,成为传教士之后亦是如此:他请人抄录了多本此处的馆藏书籍)。41从近期的考古发现来看,格拉斯顿伯里(Glastonbury)原来的异教礼拜场所似乎在国王伊内(Ine,约726年去世)统治时期就已经被改造一新。甚至在比德的贾罗修道院拥有华丽的装饰之前,格拉斯顿伯里教堂的窗户上已经装有彩色玻璃了。42可以想象,正如历史证据所示,权力和荣誉从埃塞尔伯特的肯特转移到了比德的诺森布里亚,之后又转移到了麦西亚[我们将会在第4章谈到麦西亚的国王奥法(Offa)]。因此,那种认为只有阿尔弗雷德国王才会让韦塞克斯崛起的说法并不正确。尽管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王室统治飘忽不定,但一些国王的政权还是比较稳定的,韦塞克斯的伊内国王就是其中之一。43
卡德瓦拉是英格兰最后一位异教徒国王,他去世之后,伊内继任王位(卡德瓦拉在罗马接受洗礼,但仅10天之后便去世,见第1章)。相较于卡德瓦拉短暂而残酷的统治,伊内虽然也最终退位去了罗马,但是他的统治时间较长,从688年一直持续到约726年。之后,伊内把王位让给了艾特尔赫德(Aethelheard)。伊内面临的问题同其他诺森布里亚国王或麦西亚国王都相似:与相邻的不列颠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除了抢夺战利品外,还要抢夺其他资源;与日渐强大的教会势力博弈;以及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王位继承规则。但是,在修道院院长(后成为大主教)奥尔德赫姆的支持下,在伊内统治时期,韦塞克斯进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伊内的两个姐妹也支持他,她们后来都成为圣徒)。韦塞克斯的教会权力在王室女性的参与下可以有力巩固任何王朝,这一点与诺森布里亚的情形如出一辙。
在写马姆斯伯里修道院那部分内容时,我们就提到过奥尔德赫姆。虽然他生活的一些细节和其重要的时间节点尚不确定,但奥尔德赫姆的确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一位杰出人物。奥尔德赫姆可能是在韦塞克斯王国皈依基督教之后出生的,还可能是一位王室成员,是西奥多大主教在坎特伯雷修道院学校的第一批学生之一(或许他最初在马姆斯伯里修道院受教于一位爱尔兰修士)。此后,到680年,奥尔德赫姆成为马姆斯伯里修道院院长。这看起来似乎把一个不列颠的修道院变成了一所重要的盎格鲁-撒克逊修道院。事实上,可以肯定的是,马姆斯伯里修道院拥有当时最好的图书馆,作为修道院院长的奥尔德赫姆充分利用了它的资源。奥尔德赫姆才华横溢,能创作诗歌和散文,在其专著《论贞洁》(On Virginity)中这两种形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