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5章 阿尔弗雷德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最终导致阿尔弗雷德继承了王位。埃塞尔沃夫在婚后仅仅两年就去世了。朱迪丝也没有孩子,长子埃塞尔巴德立刻娶了朱迪丝作为他的妻子。5年后,埃塞尔巴德去世,仍然没有继承人。在接下来的11年里,阿尔弗雷德的两个哥哥也相继去世。因此,871年,轮到阿尔弗雷德继承王位了。



图5-2 富勒胸针,来自大英博物馆

随着阿尔弗雷德的继位,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处于黑暗时代的国王,关于他的证据突然变得充足起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证据充足也意味着会有争议,需要特别认真甄别。阿尔弗雷德的一些成就曾被长期津津乐道,但仔细研究后要么是夸大其词,要么是纯属捏造。关于国王如何躲避维京人,念念不忘摆脱困境以至于负责照看的面饼被烤焦,这则备受喜爱的故事只是来自于10世纪的传说。阿尔弗雷德创建英格兰海军的想法更是经不起推敲。许多所谓的“阿尔弗雷德式堡垒”则必须归功于他的儿子爱德华。国王从拉丁语翻译成英语的书籍数量现在受到质疑。9他的传记由他的教士阿瑟(Asser)记载,虽然人们普遍认为这部传记是真实的,但国王的传记更像一部圣徒的传记。10然而,无论有多少局限性,结论依然不会改变:阿尔弗雷德的确是一位伟人。

在阿尔弗雷德于871年成为国王时,还不清楚西撒克逊人是否能够阻止维京人的入侵。865年,尽管维京人被许诺了只要离开就能得到金钱补偿,但是他们(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记载)还是洗劫了整个肯特东部。11866年的冬天,维京人在东盎格利亚度过,在那里他们得到了马匹。867年,他们到达约克,对“诺森布里亚人进行了大规模屠杀”。868年,阿尔弗雷德和当时韦塞克斯的国王——他的哥哥埃塞尔雷德与麦西亚人联手一起抗击维京人,维京人当时已经到达了诺丁汉(Nottingham),但是这次交锋没有结果。869年,维京人回到了约克。870年,一支维京人的军队杀死了东盎格利亚的国王埃德蒙(Edmund),并占领了王国。《编年史》的条目简短地记录了这些事件。但是到了871年,这种侵略的步伐加快了:一支已经任命了各级长官的维京军队到达韦塞克斯。埃塞尔雷德和阿尔弗雷德与他们在雷丁作战并战败。4天后,他们又一次在阿什当(Ashdown)战斗,在夜晚还未降临前,维京人被击退。但不管怎样,在两周后的战斗中,维京人赢得了胜利。正如《编年史》所述,这是动荡的一年。埃塞尔雷德和阿尔弗雷德失去了“许多重要的人物”,埃塞尔雷德自己也丢掉性命。阿尔弗雷德继位并继续战斗,但他自己指挥的第一场战斗也宣告失败。到了年底,除了求和已经别无选择。

在接下来的7年里,维京人的前进似乎是不可阻挡的,其威胁也越来越大。维京人不再满足于贡品和珍宝,他们的目标是要控制王国。在麦西亚,他们把伯格雷德国王(Burgred)赶到海外,并安排塞奥尔伍尔夫为傀儡国王,他承诺王国将“随时准备献给他们”。在英格兰北部,维京人的首领哈尔夫丹(Healfdene)分配了诺森布里亚的土地,他们开始犁地,养活自己。接着,在878年,一支维京军队进入韦塞克斯,“定居下来……除了阿尔弗雷德外,人们都服从了他们”。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的作者描述了878年的冬天和春天(同样描述的还有阿瑟,他引用《编年史》的地方非常多),由于渲染了过多英雄主义色彩,一些谨慎的历史学家认为这些描述并不可信,再加上《编年史》大约在9世纪90年代成书……而此时维京人再次威胁韦塞克斯,人们迫切需要得到鼓励。然而,这一部分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与其说是其磅礴的叙事风格,还不如说是其精确的描述、对当地情况的了如指掌以及阿尔弗雷德在与维京人开战前的谨慎态度[878年双方在埃丁顿(Edington)发生的战斗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2这场战斗并非充满奇迹,而是从一开始就进展缓慢、临深履薄并充满不确定性。因此,正是在1月,那一年的主显节过后,一支维京军队从埃克塞特(Exeter)出发,占领了位于奇彭纳姆(Chippenham)国王所驻扎的村庄。阿尔弗雷德不得不进行转移,“带着一支势单力薄的人马在丛林中艰难跋涉”。13到了复活节,国王终于在阿塞尔内(Athelney)的一座堡垒中扎下营盘。他召集了萨默塞特的一些人,开始向敌人发起攻击。仅仅7周后( 在圣灵降临节注13左右),他已经准备采取果断行动了。他召集的追随者不仅来自萨默塞特,还包括威尔特郡和汉普郡。阿瑟写道,“这些人兴高采烈地投身于阿尔弗雷德麾下,仿佛获得了重生”。14这支新组建的队伍一起穿过阿尔弗雷德的堡垒,最终在威尔特郡的埃丁顿与维京人交战。尽管他们在战场上获得了胜利,但是维京人顽抗两周后才投降。这是因为(根据阿瑟的记述)维京人逃离埃丁顿后,阿尔弗雷德乘胜追击,把他们围困在据点里,最终“饥饿、寒冷和恐惧”把他们彻底击垮。

对阿尔弗雷德来说,除非维京人皈依基督教,否则不可能与维京人建立持久和平。他的战争与其说是“英格兰人”对抗“外国人”的战争,不如说是基督徒对抗异教徒的战争。《编年史》提供的宗教节日的日期有着重大的意义。除了阿尔弗雷德对改变维京人的宗教信仰有着传教士一般的热情外,还有一个简单的事实,即要实现持久的和平,一种共同的宗教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在埃丁顿战役的两年前,阿尔弗雷德就已经试图与维京人和解,并与他们签订了一项条约,维京人要承诺离开他的王国。阿瑟和《编年史》都记载过,有史以来第一次,维京人对着基督教的圣物发誓要信守诺言——但却“实行他们一贯的背信弃义”,他们违背了诺言,杀掉了人质并逃之夭夭。15那时,埃丁顿战役后,他们有了一次新的豁免机会。维京人再次承诺将离开阿尔弗雷德的王国,但这一次必须在基督徒间宣誓维护和平:维京人领袖古斯鲁姆(Guthrum)承诺接受洗礼,把阿尔弗雷德当作教父。洗礼仪式在阿勒尔(Aller,阿尔弗雷德早些时候准备袭击维京人的岛屿)举行,场面庄严肃穆。“古斯鲁姆与国王共同生活了12天,他用礼物表达自己对国王及其同伴的尊敬之情。”16

政治上的权宜之计似乎正是古斯鲁姆转变并接受他的新身份的原因,这个理由也许成立,也许不成立。但是,阿尔弗雷德坚定的信仰与强烈的使命感是毋庸置疑的。对他来说,与维京人的战斗确实是一场关于基督教信仰的战斗。阿尔弗雷德很可能在小时候就想象着他是被上帝选中完成某项特殊使命的:他在孩提时期就被派去访问罗马,其背后原因仍然是个谜,但这些迹象已经表明,虽然阿尔弗雷德当时只有4岁,但他已经是家族中的宠儿,被另眼看待,将来注定要成大器。17同样地还有他早成的书生意气,如阿瑟记载的著名故事所述,他很快把一本诗集背得滚瓜烂熟,从而打败了他哥哥。由此可以看出,这种书生意气表明他不仅是未来的学者,更表明他是伟大的命运之子,注定要为捍卫基督教的信仰而献出一生。18

阿尔弗雷德对学识的追求从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更确切地说,学问更能使人获得智慧,从而获得知识与“神的爱意”。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每个寻求智慧的人都能够阅读必要的拉丁语原文本。但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世界:除了缺少教师外,有太多图书馆被“洗劫”和“烧毁”了。19但是,对阿尔弗雷德来说,解决方案就在眼前:阅读翻译作品是一种不错的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