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选择,这比无知更可取。因此,阿尔弗雷德将“把某些书籍翻译成我们自己的语言,这些书是所有人都最需要读懂的”。20
图5-3 阿尔弗雷德宝石饰物
从这个决定开始,国王自己写了多少所谓的“阿尔弗雷德式文本”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至少格列高利主教《教牧关怀》(Pastoral Care)的古英语译本和《圣咏集》(the Psalter)的前50首诗篇是阿尔弗雷德翻译的,波伊提乌(Boethius)《哲学的慰藉》(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和奥古斯丁《独语录》(Soliloquies)都用了更加意译的方式。其他有些作品可能是在他的资助下翻译的,比如比德著作的古英语版本;有些作品则是在他的资助下编纂的(如《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这些作品对于理解阿尔弗雷德决心领导的文化革命至关重要。21
正如他翻译的《教牧关怀》前言中所阐述的那样,阿尔弗雷德的使命是明确的。对学问的追求不是为了故作深奥玄妙,而是学问此时此刻就会带来好处。因此,战争胜利和社会繁荣与民众获取智慧密切相关:
记住,当我们自己不珍惜学问,也不把它传授给别人时,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我们只是名义上的基督徒……因此,我们如今失去了(我们祖先的)财富和智慧,因为我们的思想没有走上正道。22
作为补救措施,阿尔弗雷德向他王国里的每一位主教赠送了一份教皇格列高利《教牧关怀》的副本,以及一条价值不菲的教鞭(相当于50头牛的价格),并且书本和教鞭不可分离——国王赠书的时间仍然不太确定:“我们以前不知道多久才会出现这样学识渊博的主教,感谢上帝,如今这样的主教几乎遍布各处。”23但是,不仅仅是主教被期望学识渊博,各级官员要想保住自己的工作也得有些学识。阿瑟认为,对于那些希望接受教育的年轻一代来说这是好事,但对于他们的长辈来说这可能是沉重的负担。尽管如此,即使是那些阅读特别困难的人,也不得不试图让他们的儿子或亲戚,甚至是奴隶“日夜阅读”英文书籍以取得进步,这样他们至少能够识一些字。24
阿尔弗雷德对智慧的追求,再加上阿瑟告诉我们他年轻时所患的疾病,这种形象有时很难与一位年轻的武士(同样是由阿瑟提供给我们的)奋勇冲向敌人(维京人)的形象相吻合,也很难与军事战略家的形象相吻合。阿尔弗雷德在埃丁顿战役胜利后着手实施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由此,韦塞克斯今后将得到相当于一支常备军和一个戒备森严的城镇或“堡垒”网络的保护。这种矛盾未必是真实的。对阿尔弗雷德来说,“智慧”具有广泛的含义,既有实际意义,也有意识层面的意义。在他翻译的波伊提乌《哲学的慰藉》中,国王化身为“头脑”,在与“智慧”的对话中,准确地解释了国王在德治中需要的资源:他需要教士、士兵和劳工。这三类群体都需要物质支持,无论是土地、武器、粮食还是啤酒。但每类群体都必须以智慧为指导:“没有人能在没有智慧的情况下掌握任何技能。”25对阿尔弗雷德来说,这是一种通过谦卑之道获得的智慧,肉体上的痛苦使他有几分救世主基督的品质,因此,以此类推,国王的身体可以代表他遭受苦难的土地。
毫无疑问,韦塞克斯的土地确实受到了影响:尽管阿尔弗雷德在埃丁顿战役中取得胜利,并且与古斯鲁姆建立了新的关系,但是他还要与更多的维京人战斗。保护肯特与伦敦免受维京势力的影响,这一点对王权兴旺与国王的安全至关重要。如今已经衰落的麦西亚王国何时以及如何屈服于阿尔弗雷德的尚不清楚,但占领曾经的麦西亚城市伦敦却是成功的关键。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记载,“同年(886年),阿尔弗雷德占领了伦敦,所有屈从于丹麦人的英格兰人都归顺于他,他随后委托埃塞尔雷德郡长掌管该城”。《编年史》没有明确指出的是,埃塞尔雷德接替塞奥尔伍尔夫成为麦西亚的统治者,而他在大约881年的康威战役(Battle of Conwy,这场战役是为了报复麦西亚人杀死了格温内思的前统治者)战败后被迫依附阿尔弗雷德。埃塞尔雷德已经无力回天,于是臣服于阿尔弗雷德,并获得优厚待遇:阿尔弗雷德不仅把伦敦交给他管理,之后还将女儿埃塞尔弗莱德嫁给了他。作为回报,埃塞尔雷德对阿尔弗雷德忠心耿耿,并承认其已经扩展到整个英格兰南部的王权。26
占领伦敦后,阿尔弗雷德着手对之进行重建,使之完好如初。正如阿瑟描述的那样,“让它重新适宜居住”。27没有遭遇维京人袭击前的伦敦一直以现在的奥德维奇(Aldwych)为中心,但在842年遭到维京人进攻后,这座古老城市的大部分地方都被遗弃了。阿尔弗雷德已经着手在他的王国各地筑起防御的堡垒,城墙上有人把守,以应对维京人的威胁。伦敦也不例外,这里和其他许多城市一样,需要对以前的罗马城墙进行重建,并铺设网状街道。《诸城纳税单》(The Burghal Hidage)是一份追溯到9世纪的文件,详细地介绍了关于33座此类城镇的驻军情况。这些数字提供的证据非同寻常,证明维京人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以及应对威胁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也证明了韦塞克斯国王募集这些力量的决心。在韦塞克斯,每20英里内就有一处堡垒。因此,如有必要,每个人都能躲于其中避难——但这一设想代价很大:需27000人维持这个网状堡垒。此外,阿尔弗雷德希望他的贵族能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点在他的常备军中服役。阿瑟大概也提过,一半贵族被国王征召服役,另一半贵族在家里打理庄园。289世纪90年代初,另外一支维京人的军队入侵韦塞克斯遭到挫败,这一防御系统发挥了有效作用。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记载,896年,“承蒙上帝恩宠”,过去三年,“维京人军队总体上并没有给英格兰人民带来很大痛苦”。29然而,阿尔弗雷德进行军事改革所造成的负担不应被低估。在韦塞克斯,并非每个人都有国王的紧迫感,鼓舞士气也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悲观的先知们宣称基督教注定要灭亡;另一方面,服役期一旦结束,人们便不顾一切地丢下未完成的城防工程匆匆回家。30情况虽然如此,阿瑟认为阿尔弗雷德却永远不知疲倦:
尽管他所有的船员都筋疲力尽,但是一旦(国王)掌舵了王国这艘大船……他便不会允许它摇摆或偏离航线……对于那些不服从的人,国王要么谆谆劝导,要么发号施令,要么(最后当他的耐心耗尽时)严厉斥责。国王对大众的愚蠢与固执嗤之以鼻,他非常巧妙地使他的主教、郡长和贵族,同时还有关系最密切的家臣,以及他的城镇长官……服从他的意志,并捍卫整个王国的共同利益。31
阿瑟自己的作品似乎写于9世纪90年代初期,试图令威尔士人更喜爱他们的新主人阿尔弗雷德。虽然很难确定具体年代,但现在看来,这很可能是由于康威战役的失败使阿尔弗雷德成为南威尔士唯一值得信任的保护者,但直到约10年后,他才能够在北威尔士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接受格温内思的安纳罗德(Anarawd)的臣服,安纳罗德对他以前与诺森布里亚的维京人的结盟不再抱任何幻想,而似乎对维京人可能从爱尔兰海对岸发起袭击感到焦虑。尽管如此,没有证据表明阿瑟的作品被广泛阅读。这与《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形成鲜明对比,这部作品的编撰时间几乎与阿瑟所写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