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6章 上帝的国度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王和王国的安全建立了一个重要的防御系统,但这样的祈祷必须由具备天使精神的人来进行:换句话说,正义的祈祷必须来自性纯洁的人。对于改革者来说,这个国家的中坚力量以修道院为根据地,特别是大教堂里,这似乎是合适的。因此,非独身教士的祈祷已经被认为是无用的,正如埃德加国王所说的那样,“他们没有任何有用的东西”。19未来,大教堂的教士要保持性纯洁,不得拥有私人财产,要严格遵守圣本笃的规则。只有这样,他们的祈祷才能保证国王和王国得到拯救。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推动下,埃塞尔沃尔德与埃德加国王(以及坎特伯雷大主教邓斯坦等支持者)一起,在964年2月组织了一场“清除温切斯特奥尔特敏斯特教堂邪恶神职人员”运动,他们用来自阿宾登的埃塞尔沃尔德修道院的新派僧侣将其取而代之,他们从温切斯特大教堂的门口进入,驱逐“那些亵渎神灵的人”。20

除了对“温切斯特奥尔特敏斯特教堂”进行改革之外,埃塞尔沃尔德还对温切斯特的新大教堂和女修道院进行改革。此后,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多塞特的米尔顿修道院(Milton)、萨里的切特西(Chertsey),以及东盎格利亚的彼得伯勒、伊利和索尼(Thorney)。与此同时,尽管不那么疯狂,埃塞尔沃尔德在改革方面的合作伙伴也在努力工作;邓斯坦对马姆斯伯里和(可能)威斯敏斯特进行资助并改革;奥斯瓦尔德(已经提到)在拉姆西修建房子来容纳僧侣。虽然奥斯瓦尔德是主教,但对伍斯特本身而言改革缓慢,但温什科姆、珀肖尔(Pershore)和伊夫舍姆(Evesham)在奥斯瓦尔德的监督下都实现了禁欲主义。在改革家的理想世界里,本笃会的修道院可能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如果改革的步伐在971年之后有所放缓,原因可以归结为缺少机会,而非缺少热情:新机构运行起来花费高昂,每个机构运行需要的大量经费可能要依赖于不择手段以及偶然发生的情况(如主教的死亡和没收他们的个人财产)。此外,虽然诺曼征服前经过改革的修道院数量从未超过50个,但它们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因为诺曼征服前的主教主要来自于这些修道院。21

改革之声在《修道准则》中得以表达,这份文件确立了埃德加和改革者希望在修道院里遵循的一系列惯例,包括土地的长度和宽度。目前尚不清楚文本何时起草,但在970年前后温切斯特举行的会议上得到批准,主教、男修道院院长和女修道院院长都“举手”表示支持,以免对惯例的遵循会因为形式不同而使他们陷入争论。22比德的时代在改革者眼中属于黄金时代,一系列惯例已经受到了广泛认可。现在在国王的指导下,需要的是形式统一。王室在幕后主动发起并资助了这场运动。虽然弗勒里和根特的惯例很有影响力(《修道准则》序言中已经予以确认),但是就王室专用祈祷而言,英格兰的习俗是独一无二的:每次祈祷时,国王和王后需要吟诵两首圣诗和三段祈祷词,并且在每次弥撒之后还要再吟诵一次圣诗以及再进行一次祈祷。

人们通常认为埃塞尔沃尔德本人拟定了《修道准则》(而非邓斯坦拟定)。23一个被引用最多的故事是关于埃塞尔沃尔德如何测试僧侣的服从性。埃塞尔沃尔德在阿宾登要求他的僧侣将手伸入沸水之中,这让人们非常容易认为改革具有强迫性和残酷性。毫无疑问,在某些方面的确如此。24但同时,无论这是多么矛盾,改革者们的设想总是绚丽无比,企图包容一切并使人快乐。所有的基督徒,不仅仅是修士和修女,都要在改革中扮演相应的角色。在这方面,埃塞尔沃尔德意识到,他的使命是恢复比德时代失去的荣耀,这并没有错。与8世纪的维尔茅斯-贾罗修道院的作用一样,10世纪的温切斯特成了一个传教中心和修道典范场所。25在温切斯特,与埃塞尔沃尔德有关的建筑工程的规模令人咋舌:主教获得了新的住所;奥尔特敏斯特教堂西部扩建的部分气势恢宏;新大教堂西部的塔楼高耸入云。人们是否接受这座建筑(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值得怀疑,但是他们的确欢迎把9世纪的温切斯特主教圣斯威森的遗骨迁移到奥尔特敏斯特教堂的西部。整个教区并为之欢欣鼓舞:

每个来自温切斯特的人,无论老少男女,无论是出身卑贱还是高贵,无论谁居住在那个城镇,都要光着脚走3英里,带着敬畏之心迎接圣洁的守护神。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共同赞美上帝,上帝的光辉会在吟诵中照耀每寸土地,圣斯威森将在欢呼声中被恭迎到城里。26

斯威森遗骨的重现在教派和解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经被埃塞尔沃尔德从奥尔特敏斯特教堂驱逐的一名教士被特意选为遗骨发掘的关键人员。当僧侣们对圣斯威森众多显灵事件感到厌烦时,埃塞尔沃尔德就会严厉斥责他们的懒惰。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病人得到治愈,僧侣们就必须立即到教堂去唱圣歌。27

埃塞尔沃尔德对改革事业的承诺不仅仅在《修道准则》中有所体现,而且在他的祈祷书(主教在弥撒中使用)中也有所体现。埃塞尔沃尔德的作品不仅异常华丽,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因为它一再强化埃塞尔沃尔德设想的国王和王后在建立神的国度时应该扮演的特殊角色。埃塞尔沃尔德抓住一切机会称颂高举王权——给东方三博士他们每个人都头戴王冠,这在当时是不同寻常的,他们给耶稣的第一份礼物是一顶王冠。在耶稣受洗的下一幅插图中,圣灵选定他作为国王和教士,而天使为他加冕并授予权杖。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祈祷书中出现的普通信徒的形象。例如,作为圣枝主日游行队伍的一部分,他们作为旁观者见证了主教主持献堂礼的仪式。28

虽然祈祷书的具体成书日期无法确定,但是973年埃德加和埃尔夫思里思(Aelfthryth)在巴斯的加冕礼与之紧密相关。这一加冕礼本身就有点神秘:到973年,埃德加已经当了14年的国王,很难想象他最初继位时没有举行任何形式的加冕礼。然而,973年是埃德加的一个重要日子。那年,埃德加30岁了。

虽然我们很难猜测他举行第二次加冕的冲动有多大,但是下面这些理由非常充分:与德国的奥托一世保持一致(因为962年奥托一世在罗马帝国加冕);强化埃尔夫思里思王后的儿子们的继位主张(爱德华王子则是其与前夫所生的长子);凸显埃德加作为全英格兰国王的权威(973年的货币改革后,王国境内只流通一种钱币)。29

无论埃德加加冕的动机如何,这次盛会的壮观是毋庸置疑的。选择巴斯这座具有罗马传统的城市为仪式增添了一丝帝国魅力。当时不列颠诸王(不论是阿尔弗里克说的“8位国王”还是《编年史》记载的6位国王)在切斯特宣誓效忠埃德加之后,以表明他确实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罗马和平。30然而,把这次加冕解释为一种纯粹的仪式是错误的:来自爱尔兰维京人的入侵威胁从未消失。埃德加统治期间是和平时期,这既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祈祷。作为一名教会中的激进分子,埃德加采取的统治手段多种多样。据说护送埃德加到切斯特的“海军部队”标志着海军税制度的开始,这项征税制度旨在向国王提供防御所需的舰队。当然好的方面还是有很多:埃德加现在统治着一个货币统一、众心所向的国家,并希望自己的王国做得足够好,能够使得上帝感到欣慰和舒心。

在巴斯加冕两年之后,埃德加去世。埃德加的两个儿子爱德华和埃塞尔雷德之间的继位冲突使得王国陷入内战。这场冲突为那些认为修道院改革者随意和不法占有他们土地的人(这些改革者的确如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