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大帝的威胁。[68]大型猫科动物同样在皇家守卫方面有所贡献——至少协助塑造了皇室无坚不摧的形象。据传,在位于呼罗珊(Khurāsān)与阿姆河以北地区的萨曼王朝(Sāmānid),统治者艾哈迈德二世(Aḥmad Ⅱ,公元907~914年在位)的卧室中有一只训练有素的狮子,保卫他提防心怀不轨的仆人。[69]在很久之后的1780年代,英国居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言,即印度西南部迈索尔(Mysore)的苏丹蒂普(Tipoo/Tipu)在睡觉时有四只老虎负责守卫。[70]我们可以推测,拥有狮子和老虎作为忠实的朋友意味着会让敌人犹疑不决。不管怎么说,很多统治者的周围都布满了看似驯服的大型猫科动物。
印度教和佛教传说将狮子与王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71]在贾斯丁对庞培乌斯·特罗古斯(Pompeius Trogus)的概括中,印度孔雀王朝的创建者桑陀罗科多斯(Sandrocottos),即旃陀罗笈多(Chandragupta,公元前321~前297年在位),很早便被认为具有皇家威严,原因是他不仅有狮子为友,还有一只野象成为他的侍从。[72]这一主题在之后的印度戏剧中也曾再次出现。在《沙恭达罗》的第七幕中,国王偶然遇到了他未曾谋面的儿子。凭借年轻人背上的王室胎记及其控制野生动物的能力,国王认出了自己的儿子。诚然,这位青年极为擅长控制野兽,尤其是“驯服”了一只狮子的幼崽,以至于其养母称他为“驯服一切的人(All-Tamer)”。[73]
格鲁吉亚的女王塔玛尔(公元1184~1212年在位)同样也对各种动物具有“磁性的吸引力”,尤其是与狮子结成了非常特殊的亲密联系。据当时的历史学家记述,有一次希尔万沙送给塔玛尔女王一只狮子幼崽,尽管这只幼崽比大多数同类都更加庞大和凶猛,塔玛尔女王依然亲自将其养大:“当幼崽被带至宫殿时,它立刻对塔玛尔女王表现极大的喜爱和仰慕,即使戴着双重挽具其依然挣脱了束缚,将头放到女王胸前并舔她的脸颊。如果被束缚或控制住,幼崽的眼泪就会像灌溉土地的溪流一样滚滚流下。”[74]统治者对这些野兽的控制力具有多种形式。在之后的传说中,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阿卜杜·阿马里克( al-Malik,公元685~705年在位)在宫内所养的狮子继承了主人的脾性,因此当一位侍臣出于喜爱而接近它时,拴着锁链的野兽露出了獠牙,试图用爪子抓他。[75]这些狮子知道主人的心思,展现了与主人的团结一致。
无论人们是否相信这些国王控制兽中之王的故事,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在核心区域——有时也包括核心区域之外的地区——的皇室宫廷中常出现“驯服的”狮子,而且它们的数目还很多。这种对狮子的驯化行为古已有之:在古埃及,狮子作为“宫廷宠物”存在,公元前13~公元前12世纪期间的多位法老都曾被描绘在王座旁或骑马乘车时有狮子为伴。[76]在此后的数百年中,拜占庭帝国、塞尔柱帝国与萨非王朝宫廷内都有狮子存在,有时其还会与老虎及猎豹一起出现。[77]
为了能够有效地传达政治信息,宫廷内的猫科动物需要在合适的布景内经过精心设计后再予以展示。公元917年,拜占庭帝国的使者抵达巴格达接受哈里发的接见时,他被引领经过了展示的100头狮子:路的两侧各有50头狮子,每头狮子均戴有钩环、项圈和口络。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宫廷拥有10只老虎,它们会与100名侍从一起列队行进。[78]在萨非王朝统治期间,宫内有2只用金锁链拴住的狮子,每只狮子面前都摆着盛水的大金盆。[79]更引人瞩目的是,元朝宫廷的狮子经过了特殊的训练;据马可·波罗称,在被带至可汗面前时,狮子似乎“知晓可汗是天子”;或者借用一下鄂多立克的描述,狮子会“向天子鞠躬行礼”。[80]
当然,有的时候,野兽也会逃脱驯兽师的掌控,导致朝臣惊恐地四散逃窜。[81]然而,有的时候,大型猫科动物会被有意允许在朝内四下走动,以此检验朝臣的勇气和忠顺。据罗伊记述,贾汗吉尔所拥有的一只狮子允许人们摸它的头;沙阿拔斯自己养了一只驯服的狮子为宠物——阿拔斯认为这一点可以证明他的勇气,还曾特别要求在场的莫卧儿帝国的使者将这一点传达给该国的统治者。[82]
然而,还有远为严厉的考验方式。据约翰·茹尔丹(John Jourdain)目击称,贾汗吉尔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便是“带来一只野狮,让其在[宫内的]人群之间随意走动,目的是看看是否有人敢于直面狮子”。那些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勇士会得到皇室嘉奖和偏爱。当然,作为一种检验勇气的测试,还有另外一种经过了精心设计,以限制危险和控制后果的测试活动。参与对决的人都配备有“手套和一英寸半的小短棍”。更重要的是,“国王”会在造成任何实质性伤害之前终止活动。因此,当贾汗吉尔决议“与狮子对决”时——当然是在驯兽师的协助之下——他给民众留下的印象便是国王不仅可以掌控人类,也可以掌控狮子。[83]另一个类似的测试被目击出现在19世纪早期迈索尔的一位王侯宫内。据英国官员巴斯尔·霍尔(Basil Hall)称,这位王侯在宫内养有两只“饮食无忧且训练有素”的皇室老虎,这两只老虎被允许由侍从牵着四处游走。这一点给欧洲宾客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但是并没有让当地人感到不安;霍尔注意到王侯“从眼角”撇看着不安的英国人,“为自己花招成功”而露出了笑容。[84]
显然,为了成功实现这些戏剧性效果,即在不造成大型伤亡的情况下展现自己的皇家威严——造成伤亡将会彻底损毁这些行为的全部意义——人们需要有已遭驯服的猫科动物以及“能够为王公训练用于取乐的狮子”的驯兽师。[85]宫廷内的确有很多这样的专家,宫外也有为了获取商业利润而训练狮子的驯兽师。在欧亚大陆的部分地区,这种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家庭手工业。1415年,一位出使到赫拉特的中国使节记录了驯狮的过程——在阿姆河沿岸这种行为依然存在——并指出这种训练不一定都能成功。[86]17世纪中期,塔韦尼埃(Tavernier)在艾哈迈达巴德与阿格拉之间的城镇锡德普尔(Sidhpur)附近见到了驯狮活动,他被告知这一过程需要花费五六个月的时间。据塔韦尼埃描述,这一训练方式实际上是条件反射的另一种范例:四或五只狮子的后腿被牢牢地拴在柱子上,之间距离约十二步;另外,有一根绳子绕在狮子的脖颈上,由驯狮人掌握;之后,人们受雇前去观赏这一景观,每当狮子试图向人群移动时,便会被小石子砸,驯狮人也会向后拽套在狮子脖子上的绳索;慢慢的,狮子便适应了人的存在,而且被训练得不会太过接近人。[87]经过了这套训练的狮子会得到经验丰富的驯狮人的精心喂养和呵护,并且可以在宫廷内进行展示。
当然,另一种主要的国家动物便是雄伟的大象。正如马苏第在公元10世纪中期时指出,大象由于体形、力量、智力、用途、寿命、威严、贵族性及不肯认下层人为主人的禀性,成了一种合适的选择。[88]这一评价虽然是在动物的自然分布范围之外作出的,但是与生活在自然分布范围之内的人们的意见完全相符。阿克巴大帝在阿富汗长大,他认为这些野兽给予自己很多力量:“当我来到印度时,大象极大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认为,对大象的卓越能力的利用预示了我的绝对统治力。”[89]在莫卧儿帝国,大象是华丽与威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