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犬类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犬类交换的范围与密度准确地反映在守卫和狩猎用犬类品种的命名上,这些命名通常指明了这些犬类的真实产地与公认产地。在英语中,有俄国猎狼犬(Russian wolfhound)、爱尔兰赛特猎犬(Irish setter)、大丹麦犬(Great Dane)、西班牙猎犬(spaniel)、苏格兰梗(Scottish terrier)、西伯利亚哈士奇(Siberian husky)、德国牧羊犬(German shepherd)、阿富汗猎犬(Afghan)、匈牙利可蒙犬(Komandor/Qumandur)和一种名为亚伦(Alan)的法国猎狼犬等。这个列单远可以继续下去,但主要需要说明的是,犬类品种——主要是用作狩猎助手的品种——传播范围很广,这一移动活动从人类历史早期一直持续至今。

首先进行移动的是格力犬和萨路基猎犬。这两种犬的分布中心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在米诺斯文明(Minoan)时期很快传播至地中海地区,之后在古希腊—罗马(Greco-Roman)时代传入欧洲南部地区。[42]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这些进口的犬类——在西方拉丁语地区(Latin West)被称为“leporarius”或“veltres”——广泛地进行了成功的改造与喂养,欧洲的小灵狗(whippets)与猎狼犬(wolfhounds)便是这些西亚的视觉猎犬(gazehounds)的直接后裔。[43]

在伊朗和阿富汗,格力犬广受欢迎,是这一区域内最为优秀的猎犬品种。在这里,格力犬被称为“阿拉伯(tāzī)猎犬”,被认为是适合王室馈赠的礼物。[44]格力犬的伊朗变种很可能培育出了俄国伯若犬(borzoi)——这是一种体形更大的格力犬,其皮毛更加厚实,以抵挡北方的寒冬。伯若犬的名称最初出现在1613年的一则俄国文献中,源于古斯拉夫语的“br’z’”一词,意为“快速”或“敏捷”。[45]

自早期起,欧亚大陆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便拥有自己的犬类。有时,这些犬类会被用于狩猎活动,但是这些凶猛野兽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牧群和营帐不受野兽与人类敌人的入侵。[46]专门用于狩猎活动的犬类品种是需要从邻国的定居民族社会进口的。可以预料的是,在草原地带的空旷地形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来自伊朗和阿富汗的视觉猎犬。在20世纪准噶尔地区的哈萨克游牧民族中,还可以见到经过轻微改良的格力犬。[47]之所以说这些内亚格力犬并非近期进口的产物,是具有明显的语言学证据的。在中古突厥语中,猎犬被称为“tayghan”,蒙古语中为“tayig-a”,满语中为“taiha”。所有这些称谓都可以追溯至中古波斯语的“tāchik”一词,意为“阿拉伯的”。最终,这个词语传播至使用波斯语的定居穆斯林中。[48]因此,对于内亚地区的各个民族而言,专门用途的猎犬实际上进口自西亚,与西亚以及之后的伊斯兰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最早出现格力犬的记载可以追溯至汉朝。在陶器和浅浮雕图案中经常出现格力犬的形象,有时还非常精确地描绘了它们捕猎野兔与野鹿的场景。[49]直至唐朝及以后,格力犬依然是很受欢迎的猎犬类型与艺术再现对象。[50]

一千年来,在欧亚大陆范围内,格力犬成为一种标准的或者说近乎标准的犬类品种。以今天的衡量标准来看,犬类风尚的改变虽然较慢,但是的确有所变化。史料记载了许多在区域内短期流行过的外国进口品种。其中,最早的记载之一是一则约公元前2000年的苏美尔文献,其中提到了“皇室用犬,即埃兰犬”。[51]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擅长捕猎野鹿与野猪的大型“印度猎犬”很受欢迎,之后在希腊化时期其继续向西传播。[52]

马士提夫獒犬的传播范围很广,而且曾间隔性地受到人们的喜爱。马士提夫獒犬与西藏等高山地区联系紧密,在早时的中国曾被人们所接受,并可能传播到了亚述帝国。[53]马士提夫獒犬的另一段流行期出现于中世纪晚期。据马可·波罗记述,西藏人“拥有世界上体形最大的多毛的马士提夫獒犬”,据称其可以捕获和杀死各种野兽。[54]16世纪早期,商人阿里·阿克巴·契丹记述了马士提夫獒犬的分布范围及当时的名望:“藏獒的毛发粗长而浓密,非常盛气凌人,[它的]脸上表现出狮子那样的尊严。从[穆斯林]统治者的高贵宫廷,到鲁姆(Rūm)苏丹治下的土地[奥斯曼帝国],都存在着被称为‘萨珊犬’的狗,但就其产地而言,实际上属于藏獒。这些藏獒产自中国山区,人们便是从那里获得这种犬的。”[55]大约一个半世纪之后,英国版本的藏獒声名鹊起,吸引了莫卧儿帝国皇帝的注意;当然,莫卧儿帝国的疆域靠近西藏,这种情况也很好地阐释了距离产生美的道理。[56]

正如我们所见,中世纪的西欧人接受并改良了外来犬种,培育出多种富有特色的本地警犬(sleuthhounds),依靠气味和声音来寻找、驱赶和追踪猎物。尽管这种能够寻回猎物和指引道路的猎犬并非西方所独有,但必须承认的是,没有其他地区培育出如此之多的专门用途的猎犬,而且其中每一种猎犬都对应着特定的地域或猎物类型。这些猎犬最早在加洛林王朝时期开始作为王室馈赠的礼物而向东传播至穆斯林统治者手中。[57]这种猎犬的第二波移动浪潮出现于公元12世纪。随着十字军东征,欧洲的猎鸟犬(bird dogs)被引进至圣地(the Holy Lands)。这些猎犬在阿拉伯语中被称为“zaghārī”,可能来自于德语的“zeiger”一词,意为“指示犬(pointer)”,并在中东的狩猎舞台上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58]在之后的蒙古帝国时期,欧洲猎鸟犬——很有可能是寻回犬(da paisa)——传到了中国。[59]蒙古帝国后期,西方警犬在核心区域的宫廷内占据了稳定的地位,它们通常是欧洲商业势力的馈赠。[60]

尽管多种外国猎犬经常以礼物的形式被赠予强大的宫廷,但是很多统治者并不满足于在原地等待;有些统治者积极地从遥远国度寻觅新的犬种。贾汗吉尔对西方猎犬尤其感兴趣。有一次,贾汗吉尔曾向沙阿拔斯讨要“大型的欧洲猎犬”,很有可能是指马士提夫獒犬,而萨非王朝的统治者则按照他的要求弄到并送去了9只猎犬。[61]之后,贾汗吉尔还不断地询问英国公使罗伊有关猎犬的信息。有一次,贾汗吉尔还提到了特定的犬种名称,如马士提夫獒犬、爱尔兰格力犬“以及其他在英国存在的猎犬品种”。[62]17世纪末,奥文顿在苏拉特生活时注意到,人们对欧洲犬的兴趣与日俱增。西班牙猎犬因擅长捕猎水禽而很受欢迎,此外爱尔兰猎狼犬与马士提夫獒犬同样也很受关注。实际上,两位莫卧儿帝国的贵族曾为了争夺一只此种猎犬的所有权而吵得不可开交。[63]然而,这些进口的犬种并不能取代本地格力犬的地位,而且因为它们并不适应在新环境生活,所以价格高昂且供不应求。进口到南亚次大陆地区的很多猎犬,都因为气候、疾病和不适应本地动物体系而死去。[64]

在16世纪的俄国,这种犬类贸易网络的运作方式很具有代表性。作为送出的猎鹰礼物的回赠,当时的俄国统治者经常会收到远至波斯、格鲁吉亚与英国等国赠予的猎犬。[65]此外,俄国人不仅收到猎犬礼物,也会送出这样的礼物。在17世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