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节 吐蕃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怛逻斯战争(751)之前,唐将高仙芝曾出兵帕米尔以西地区,打击了吐蕃势力,收复了唐朝在帕米尔以西的属国。怛逻斯战败之后不久,唐朝于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为了平乱,唐朝将驻扎在安西等地的军队调回内地,从756年起,安西、北庭的守军前后共有15000余人被调往中原地区。51此外,唐朝还征调了拔汗那兵、中亚其他各地的柘羯军和阿拉伯兵。52唐朝在西部边陲的防卫力量空虚,吐蕃趁机发展势力。

763年,吐蕃占领了河西和陇右,切断了唐朝与塔里木盆地的联系,安西、北庭两都护府辖地成为西陲孤地,两府将士虽继续坚守,终因兵力单薄,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先后失去了作用。与此同时,漠北回纥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回纥汗国,回纥汗国与唐朝结盟,协助唐朝抗击吐蕃。在此期间,回纥坚守北庭数十年。

在与唐朝争夺安西和北庭属地之时,吐蕃陆续恢复了对帕米尔以西国家的宗主地位。日本学者森安孝夫认为,747年高仙芝远征以后纳入唐朝势力范围的中亚诸小国,又都臣服于吐蕃。53 《世界境域志》第11章第9节说:“TWSMT,此地过去属汉族人,而今则为吐蕃人所据。那里有吐蕃可汗的军队。” 54 TWSMT位在于阗之南,处于桑株达坂到喀喇昆仑山之间。在TWSMT往北从于阗西至喀什噶尔一带的“一些小镇,过去都属中国,但现在为吐蕃人所据有” 55。怛逻斯战争之后不久,吐蕃占据唐朝属地的事实还可以从吐蕃文献《大事纪年》中了解到。《大事纪年》记:“及至猴年(756),仆迦那(护密)、郭(俱位)、识匿等兑巧(上方)之使前来致礼,命巴果尔南堆与杰囊赞二人出使报聘。” 56鼠年(760),又有“兑巧(上方)之使前来致礼”57。

8世纪中叶以后,吐蕃王朝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世界境域志》第11章“关于吐蕃及其诸城镇”中说:“吐蕃之东是中国的某些部分;南为印度,西是河中的某些边境地区和葛逻禄境的某些地区;北为葛逻禄与九姓古思的某些部分。” 58

在扩张中,吐蕃与葛逻禄结成了同盟。据《旧唐书》记载:“其先葛禄部落及白服突厥素与回纥通和,亦憾其侵掠。因吐蕃厚赂见诱,遂附之。”59据《新唐书》“黠戛斯”条记载,黠戛斯“常与大食、吐蕃、葛禄相依杖,吐蕃之往来者畏回鹘剽钞,必住葛禄,以待黠戛斯护送” 60。可见,吐蕃、葛逻禄、黠戛斯结成了反对回鹘的联盟。

789年,吐蕃率葛逻禄、白服突厥之众寇北庭,引发了与唐朝盟友回纥的北庭之战。据《旧唐书》记载:“贞元六年,吐蕃陷我北庭都护府。初,北庭、安西,既假道于回纥朝奏,因附庸焉。……又有沙陀部六千余帐,与北庭相依,亦属于回纥。回纥肆其抄夺,尤所厌苦。其葛禄部及白服突厥素与回纥通和,亦憾其夺掠,因吐蕃厚赂见诱,遂附之。” 61《旧唐书》也记载说:“于是,吐蕃率葛禄、白服之众,去岁各来寇北庭,回纥大相颉干迦斯率众援之,频战败绩。吐蕃攻围颇急。北庭之人既苦回纥,是岁乃举城降于吐蕃,沙陀部落亦降焉。” 62 “北庭节度使杨袭古与麾下二千余人出奔西州,颉干迦斯不利而还。七年秋,又悉其丁壮五六万人,将复北庭,俄为吐蕃、葛禄所击,死者大半。” 63以上记载说明,回纥在北庭一带“肆行抄夺、征求无厌”,导致臣属各部怨声载道,在吐蕃的笼络下,沙陀、葛禄、白服突厥与吐蕃联盟,共攻北庭的回纥军。吐蕃在此战中获胜,控制了北庭。北庭之战以后,唐朝势力退出了中亚,吐蕃、葛逻禄接管了原来唐朝所辖的天山南北地区。64

北庭之战是吐蕃史上一次大战役。据《资治通鉴》记载,吐蕃寇北庭之众号称三十万 65,回纥大相颉干迦斯第一次援北庭之众数量不明,只有北庭节度使杨袭古战败之后余众2000余人的记载,第二次回纥领兵五六万人“将复北庭” 66。可见,在北庭争夺战中,双方投入军队各有数万人,战争规模是相当大的。67

据《旧唐书》记载:“贞元七年八月,回纥遣使献败吐蕃、葛禄于北庭所捷及其俘畜。”68由此可知,吐蕃在一年以后就退出了北庭。对此,学界存疑,理由是,贞元六年(790)吐蕃陷北庭,到贞元七年或八年间吐蕃又攻占西州。此时吐蕃力量强大,士气正旺,而回纥在贞元六年惨败,第二年元气未复即克强敌,令人难以置信。69

北庭虽属唐朝,实际由回纥驻守。驻守北庭对回纥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凡生事之资,必强取之”。这也是以后继任回纥可汗多出兵攻打吐蕃和葛逻禄的主要原因。

怀信可汗在位期间(795—805),回鹘与吐蕃进行了五次战役,此间,吐蕃被逐出北庭。据《九姓回鹘毗伽可汗碑》记载:“复葛禄与吐蕃连入寇,跌偏师,于匀曷户对敌,智谋弘远。□□□□□□□□□□□□□□/□北庭半收半围之次,天可汗(指怀信可汗)亲统大军,讨灭元凶,却复城邑。”70 有学者认为,吐蕃在占据北庭十年(790—800)之后,退出了北庭。 71到滕里野合俱录毗伽可汗之时(805—808),吐蕃大军围攻龟兹,回鹘领兵救援,“吐蕃落荒,奔入于术。四面合围,一时扑灭,尸骸臭秽,非人所堪,遂筑京观,败没余烬” 72。

此后,吐蕃并未一蹶不振,他们同葛逻禄人继续与回鹘作战。816年,吐蕃与葛逻禄的联军大败回鹘,深入其境,逼近大牙。事后吐蕃大相尚绮心儿曾对唐使刘元鼎说:“回鹘,小国也,我以丙申年,逾碛讨逐,去其城郭,二日程计到,即破灭矣。会我国有丧而还。” 73丙申年即元和十一年(816),正是吐蕃明君弃猎松赞(804—815年在位)和可黎可足(816—836年在位)两位赞普在位之世。此后,吐蕃与葛逻禄分别统治着中亚东北和东南地区。

822年五月三十,唐使刘元鼎至逻些(拉萨),与吐蕃将相筑坛会盟,正式承认了这一政治接管。盟文立为二碑,一碑立逻些,一碑立长安。内容是:“蕃汉两邦,各守见管本界;彼此不得征讨,不得相为寇仇,不得侵谋境土;若有所侵,或有捉生问事,优给衣粮放还;今并依从,更无添改。”盟约标志着唐朝西陲领土对吐蕃的移交,唐朝正式承认了安西、北庭等归“蕃军见守”。吐蕃在此也实施羁縻统治。

吐蕃在北庭之战中与葛逻禄人结成的联盟关系一直保持到9世纪初。据《九姓回鹘毗伽可汗碑》记载,回鹘保义可汗再次对吐葛联军发起攻击:“狂寇合纵……天可汗躬总师旅,大败贼兵,奔逐至真珠河,俘掠人民,百万有余,驼马畜产,不可胜计……遂谕其王,令百姓复业,自兹已降,王自朝觐,进贡方物,与左右沓实力□□□□。”74所谓“狂寇合纵”应指葛逻禄与吐蕃的联盟,“沓实力”即踏实力,属三姓葛逻禄之一,说明葛逻禄一直与吐蕃保持了“合纵”的盟友关系。这一联盟不仅有利于吐蕃对回纥人的争夺,而且还有利于吐蕃抗击河中地区的阿拉伯人。

阿拔斯王朝建立以后,在河中地区派驻大军,防止反叛运动。据一则阿拉伯文史料来看,吐蕃在哈里发麦赫迪(al-Mahdî,775—785年在位)统治时期曾经表示要臣服于大食,这一记载表明在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吐蕃与阿拉伯人一度保持和平。786年,哈伦·拉希德继任哈里发之时,吐蕃与阿拔斯王朝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哈伦·拉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