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节 回鹘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黠戛斯人的崛起不仅侵占了吐蕃的领土,而且对漠北回鹘汗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840年,黠戛斯人灭回鹘汗国,大批回鹘人涌入中亚东北地区。

回纥源自铁勒,《隋书·铁勒传》记:“独洛河北,有仆骨、同罗、韦纥、拔也古、覆罗。”韦纥即袁纥,隋唐时期称为回纥。回纥部游牧于独洛河北,独洛河即今漠北土拉河,回纥部的游牧地在今蒙古国色楞格河与鄂尔浑河流域。

6世纪中期,当突厥部崛起之时,包括回纥在内的铁勒诸部成为突厥人的属部。7世纪中叶,回纥发展成漠北强大部落。7世纪30年代,回纥部酋菩萨与薛延陀部酋夷男助唐灭了东突厥汗国;7世纪40年代末,回纥部酋吐迷度又协助唐灭薛延陀汗国。唐朝在漠北设置羁縻州府之时,以回纥部居地置瀚海都督府,回纥部酋世袭都督称号。651年,西突厥人阿史那贺鲁叛唐,陷庭州,“回纥婆闰等诸部属请讨之”。《旧唐书》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回纥助唐灭西突厥汗国的事件:“永徽二年,贺鲁破北庭,诏将军梁建方、契苾何力领兵二万,取回纥五万骑,大破贺鲁,收复北庭。显庆元年,贺鲁又犯边,诏程知节、苏定方、任雅相、萧嗣业领兵并回纥大破贺鲁于阴山,再破于金牙山,尽收所据之地,西逐至耶罗川。贺鲁西奔石国,婆闰随苏定方逐贺鲁至石国西北苏咄城,……加婆闰右卫大将军兼瀚海都督。” 88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回纥磨延啜、牟羽可汗两代国君派兵入唐,助战平叛,收复长安。679年,东突厥人在漠南反叛,回纥配合唐朝军队南北合击。东突厥人建立后突厥汗国之后,为了报复,频繁攻打回纥。于是,回纥人分裂为南、北二支,北支留漠北故地,臣于后突厥汗国,南支内迁,被安置在凉州,为赤水军四部之一。

742年,漠北回纥、东支葛逻禄、拔悉密三部联合起兵杀后突厥汗国骨咄禄叶护可汗,推举拔悉密酋长为颉跌伊施可汗。回纥酋长骨力裴罗和葛逻禄酋长分别为左右叶护。744年8月,回纥又与葛逻禄人联合击败拔悉密,杀颉跌伊施可汗,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自立为骨咄禄阙毗伽可汗,在漠北创建了一个“东极室韦,西金山,南控大漠,尽得古匈奴地” 89的游牧政权——回纥汗国,汗廷建于乌德鞬山,回纥汗国传15主,存在了近100年。

骨力裴罗称汗以后,唐朝册封他为怀仁可汗。回纥汗国继续以武力支持唐朝的西陲防务。回纥与吐蕃之间冲突开始。回纥与吐蕃两国领地本不相邻,吐蕃攻占河陇,屯兵平凉之后,两国间开始频繁接触。安史之乱以后,吐蕃在唐朝西部扩张势力,767年,安西、北庭二府已成两支碛外孤军,回纥助唐防卫安西、北庭二都护府,北庭虽然在名义上仍属唐朝,实际上已为回纥所控制。在此期间,回纥将势力扩展到金山一带,控制了“与北庭相依”的沙陀部以及在北庭西北游牧的葛禄部(即葛逻禄)和白服突厥,以上诸部逐渐沦为回纥的“附庸”。回纥在此地区“肆行抄夺、征求无厌”,“凡服用食物所资、必强取之”,由此导致了上述诸部的反叛,790年,吐蕃趁机夺取北庭。此后,回纥与吐蕃为了争夺天山南北,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战争。

保义可汗在位期间(808—821)扭转了由蕃葛联盟主宰东部天山的格局,控制了东部天山北麓和塔里木北缘。809年,保义可汗遣使唐朝,请改“回纥”一名为“回鹘”。此后,回鹘汗国一度强盛,据《九姓回鹘毗伽可汗碑》记载,820年,回鹘南破吐蕃,北服葛禄,兵力直至葱岭以西。 90

9世纪30年代,蒙古草原连遭天灾,“方岁饥,遂疫,又大雪,羊、马多死” 91,“国邑为墟,尸僵道路” 92。840年,“有将军句录末贺恨掘罗勿(杀萨特勤立质驭),走引黠戛斯领十万骑破回鹘城,杀馺,斩掘罗勿,烧荡殆尽” 93,回鹘在蒙古草原建立的汗国被黠戛斯人推翻。国破后,诸部逃散,在首领馺职、庞特勤率领下,开始了历史性的大迁徙。回鹘及其所属诸部大体分为两部分迁徙:以乌介可汗为首的13部逃往漠南,以后融合于其他民族之中 94;一部分向西奔葛逻禄。

关于回鹘的西迁,《旧唐书》记:“有回鹘相馺职者,拥外甥庞特勤及男鹿并遏粉等兄弟五人、一十五部西奔葛逻禄,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又有近可汗牙十三部,以特勤乌介为可汗,南来附汉。” 95《新唐书》记:“其相馺职与庞特勤十五部奔葛逻禄,残众入吐蕃,安西。” 96

对以上记载,学者们有不同的解释。一部分学者认为回鹘分三支西迁:一支来到甘州,处于当时吐蕃统治区,因此,可以认定为投吐蕃的一支;另一支到焉耆,即投安西的一支;还有一支奔葛逻禄。另一些学者认为回鹘总体西迁到北庭及西北葛逻禄故地以后分裂为三支,一支南下焉耆,在此建立了安西回鹘国;一支投奔甘州的吐蕃政权;一支继续西迁楚河流域葛逻禄人中。97

综合各家的论述,本书认为“庞特勤率领的回鹘部落西迁到北庭及西北葛逻禄一带再分裂为几支”的说法比较合理。首先从历史上考虑,北庭西北是葛逻禄人世居之地。744年,与回纥人发生冲突的东支葛逻禄人当时西迁就是迁到阿尔泰山及北庭一带的葛逻禄故地。744年事件中未迁走者成为回纥汗国的属部继续在漠北游牧。回鹘汗国灭亡以后,这部分葛逻禄人首先想到的可能也是他们祖居故地阿尔泰山以西及北庭一带,即额尔齐斯河上游流域。

其次,汉籍所记的“西奔葛逻禄”,应该是指回鹘出走的方向,而不是具体落脚点。葛逻禄人的世居之地在北庭西北,因此,史书将回鹘人西迁的方向记为葛逻禄,实际上,回鹘西迁时刻的预定目的地可能是北庭。因为,当时北庭可能仍在回鹘人手中。据《资治通鉴》记载:“吐蕃闻唐与回鹘婚,六月,辛未,寇青塞堡;盐州刺史李文悦击却之。戊寅,回鹘奏:‘以万骑出北庭,万骑出安西,拒吐蕃以迎公主。’” 98此事发生在回鹘国破前的821年,在此后的十多年中,未见吐蕃或葛逻禄人夺取北庭的记载,所以,北庭应该还在回鹘将领手中(该将领可能是以后灭掉庞特勤安西政权的仆固俊),回鹘总体迁往北庭应在情理之中,可能性也最大。

最后,对于漠北的游牧民来说,当时从漠北西迁最便利的道路应该是所谓的“回纥路”。由于吐蕃占据河西,760年以后唐朝内地和西域的联系被隔断。781年,北庭节度使李元忠、四镇节度留后郭昕回朝廷之时假道回纥之路,《册府元龟》引李德裕的话说:“自艰难(指安史之乱)已后,河陇尽陷吐蕃,若通安西、北庭,须取回纥路去。” 99回纥路一名由此产生。回纥路路线大致可分成两段,即回纥牙帐至北庭和由回纥牙帐至长安。其中,回纥牙帐至北庭是欧亚草原之路的一段,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来往于蒙古草原和欧亚草原的通道。789年,旅行者悟空自西天(印度)回国,是经于阗到安西,再到北庭,取回纥路归返中原的。100回鹘汗国灭亡之后,回鹘及其下属游牧部落沿此路通往北庭是最方便的。因此,回鹘诸部迁往北庭一带的可能性最大。

蜂拥而至的大批游牧民给北庭及周围地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加之,黠戛斯军尾追而至。在内外压力之下,回鹘人与黠戛斯人对峙一段时间之后,一部分回鹘人在庞特勤的率领之下离开北庭,继续迁徙。庞特勤离开北庭以后的迁徙路线不见史书记载。但843年,庞特勤在焉耆创建了安西回鹘政权。据《新唐书》记载:“及其(回鹘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